當李承乾暈乎乎地走出武英閣,神情還有些恍惚,心中想著事情來到崇政殿時才回過神來。看到父皇正在給花澆水,他走了過去想喝了口水。
“怎麼了?沒個精神的樣子?”
李世民有些好奇道,不就是去武英閣一天嗎?至於搞成這個樣子?
“您看看吧,兒臣現在都有些恍惚,原來一天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這要是在朝堂上有這樣的效率,也不至於耽擱那麼多事情。”
李世民好奇接過李承乾遞過來的紙張,字跡有些潦草,可見當時記得有些急促。
剛開始還不在意,當看到武英閣劃分職能,以及後勤司和軍法司職能後神情頓時嚴肅起來。又看到姬松對軍法司提出的十多條建議,以及最後關於裁撤軍隊的措施後,也是大為震撼!
他雖然相信姬松會將此事處理好,但怎麼都沒想到這才一天就給出草案,並且言之有物,實施起來的也有條有理,一看就不是臨時想的。
但在短短一天內竟然將此事辦成,他還是有些不敢置信!
“他們都同意了?”或許他自己都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聲音提高了許多。
李承乾苦笑著點點頭,道:“不然呢?我算是看透,那些老將雖然各有心思,但私底下怕是早就達成的利益交換,如此裁撤軍隊不但不會影響軍中戰力,還極大地提高了戰鬥力。特別是關於軍餉發放和烈士家屬的建議,算是戳到了他們的心窩子。”
“不聲不響之間,達成默契,這點兒臣不計也!”
李世民瞧了自己的太子一眼,突然大聲笑了起來!
“哈哈哈哈,好,好啊!看來沒算讓你白去武英閣觀政,現在看到真正的獵手是如何處理複雜事情了?”
“子毅那小子從來不打沒把握之仗,在今日議事之前他早已經和其他幾位達成了共識,為此沒少捱罵。但諸位老將也都是明事理的,知道這樣下去不但不會成功,並且還有可能什麼都得不到。”
“所以,互相試探,互相接觸,尋找各自的平衡點,做到讓大多數人心中都算滿意。如此事半功倍,還怕事情辦不成?”
李世民顯得有些興奮,他告誡道:“你要記住,很多事情不需要在明面上來談,越是人多的議事,就越談不成事情。人有千面,你是人不是神,做不到那麼多人都滿意。”
“那麼怎麼辦呢?那就去試探,尋找能拿定主意的人,找到能一錘定音的人,搞定他們,其他人都無關緊要!”
“你今日可曾見到劉弘基開口了?可見到獨孤謀開口了?或者是見到裴仁基,高侃等人說話了?”
李承乾若有所思,搖頭道:“沒有,他們都只是聽著,就算是子毅提出意見,他們也都是聽著而已,更別說發表什麼言論了!”
“嗯,這就對了!”
他指著椅子示意他坐下,這才說道:“他們為什麼沒說?還不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說的話就是在放屁。高侃和裴仁基只是剛進入武英閣,他還沒資格對在座的諸位老將指手畫腳。”
“劉弘基就是朕放進去充數的,他也明白很多人對他不待見,所以乾脆不說!”
“獨孤謀想要重振獨孤家,所以他答應做裁軍時朕手中的一把刀。但又在子毅手下做事,之前他又和子毅的關係搞的那麼僵,只要不傻,他絕不會主動去找子毅麻煩的。”
“你現在看看,這些人中其實做主的就那麼幾個人,程咬金看似粗狂,但軍中關係卻不少,甚至可以說遍佈軍中。尉遲恭為人剛直,但卻常年在長安坐鎮,就威望一項,也就比子毅差點,很多當年的老兄弟都和他關係很好。只要他同意,那些繼承父輩遺澤的中層將領將翻不起任何風浪。”
“李績就更不用說了,他掌管這軍法司,就是執行軍法了。他要是不同意,朕要他何用?早就讓他挪位置了。”
說完看了眼目瞪口呆的傻兒子,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道:“你啊,該學的東西還多著呢,慢慢學吧”
李承乾:“.”(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