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幕當然被在座的兩個中老年男人看到了,臉上一黑,這閨女/孫女算是白羊了。這算什麼?我們一個當爺爺的,一個當爹的還能把你丈夫吃了不成?
不過現在不是討論這個的時候,拿起書稿就看了起來,遇到不明白直接指出來問姬潤。這個時候李承乾就算是傻子也明白過來。
這根本就是子毅在給自己送功勞啊,但自己卻著急火燎地來找父皇了,沒被誇獎也就算了,還被說教了幾句,這找誰說理去?
想到這裡,再看看對答如流的姬潤,頓時覺得這個女婿不香了。
撇了眼臉黑如鍋底的太子,李世民暗自嘆息一聲。這個太子什麼都好,但就是性子太急了,這麼明顯的事情他竟然沒有發現。
不過好在知道輕重,明白這東西的重要性,第一時間來找自己。要是找了別人,自己怕是又要替他收拾首尾了。
隨著時間流逝,書稿也越來越薄,讓李世民和太子意外的是,很多他們不懂的東西姬潤這小子竟然如數家珍,只是在一些地方說的不是很明白,應該是他自己也沒有吃透。不過就算如此也令他們刮目相看了。
終於,當所有書稿看完,兩人意猶未盡。就好像瓊漿玉液般,讓人慾罷不能!
“呼~”
長舒了一口氣,李世民放下最後一頁書稿,和太子對視一眼,都看到對方眼中的震撼!
從貨幣的起源,再到錢幣的發展。從以物易物,再到內陸稀少的貝殼為錢幣。先秦時期的六國貨幣,再到刀幣,直到現在銅錢。
脈絡清晰可見,隨著文明的變遷,錢幣也在不斷的變化。書稿中說道:“由於社會物資短缺,生產力低下,錢幣在很多時候都處於第二位置。就像唐初物資匱乏之下,布匹,糧食,那是比錢幣更加具有信用的‘錢幣’”
“但隨著天下物資豐沛,東西當貿易頻繁,商品種類眾多,物資繁雜。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統一的錢幣來實現交易。而這錢幣必須是天下大多數人都認可的東西,就比如銅錢!”
“銅錢從漢代開始成為中原最為重要的交易貨幣,存在了千年之久,長久以來的流通,加上中原王朝對於周邊國家的影響力,銅錢漸漸成為了大家都認可的錢幣。”
“但當大家都認識到銅錢可以成為財富這個事實後,都會有意識地去儲存備用。但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大相同。就比如世家,他們有自己的田地,有自己莊園,也有自己的產出。他們所需的東西大多都能自行產出。又因為有奴僕的存在,又不需要付出太多的錢財。”
“長此以往,世家積累的錢幣越來越多,但又沒有能購買的東西。每當發生戰亂,他們發現糧食才是這個亂世最重要的東西,於是將堆積如山的錢幣全部換成糧食儲存。而這就是世家立於不敗之地的原因。”
“百姓們雖然有錢,但卻發現錢買不來的糧食。所以所謂的財富成為泡影。由此可見,錢幣只能是一般等價物,而本是具有一定價值。但卻在物資極為匱乏的時候它就失去了應有的作用。”
“在貨物遠遠小於需求的時候,貨物的本身就具有錢幣的屬性。當貨物遠遠大於需求的時候,錢幣就是衡量一個貨物的唯一標準,哪怕它一文不值!”
李世民念著書稿中的一段話,李承乾好像是聽懂了,但又好像沒有明白。這種似懂非懂的思緒讓人極為難受!
“小子,這些東西是你爹什麼時候教你的?藏的還挺嚴實?怎麼?怕別人偷學不成?”李世民有些不滿道。
說實話,他也是作為皇帝這才能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雖然不甚明白,但道理就是相通的。就比如朝廷想要賑災,這個時候是發錢,還是發糧食?
當然是發糧食了,因為就算給他們再多的錢都沒用,原因就是他們根本就買不到糧食!就算能,也是個天價,朝廷就算是傾盡所有,也填不滿這個窟窿!
而這個時候,誰有糧食誰就能禮遇不敗之地。
布匹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錦緞絲綢產出稀少,就導致市面上很多時候都是有價無市,這個時候誰要是能用絲綢作為交換籌碼,想必他就能換取大多數的東西。
其中有一句話他記得極為清楚,那就是糧食是百業之基礎,能控制多少糧食,就能控制多少權利。雖然有些放肆,但卻很直白地說出了權利的本質。
其他的東西人缺少了還可以,但糧食不行,就算是再勇猛的軍隊,再好的統帥或者皇帝,一旦讓底下人吃不飽試試?分分鐘就能造反給你看
這些學識可不是那些四書五經,而是能透徹事物本質的學識,他想知道姬松到底教了多少人?倒不是對這些人有了忌憚。因為就算知道這些又如何?沒有累世的家財,沒有天時,沒有那樣的智慧,就算知道也不傷大雅。
他是看向這些人,因為接下來的錢幣改革中,這樣的人才不可或缺,甚至多多益善
所以,他有些希翼地看向姬潤,希望他給自己一個大大的驚喜(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