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快過去,當時間到了之後,李績敲響銅鑼。
當銅鑼響起,眾人才從推演中回過神來。有人早早打敗對方,有人大戰數百回合後險險勝出,但也有人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在時間到了之後還在相互焦灼!
“時間到,休息半個時辰後開始最後一輪比試!”
“諸位先行下去歇息吧!”
當眾人離去,李世民也帶著眾人來到後面的大帳中。
“真是讓朕大開眼界啊,天下英才何其多也。誰能想到一次全國選兵之舉,竟然出現如此多的人才,倒是朕以前狹隘了。”
他確實被驚訝到了,雖然九成九都不值一提,但就算剩下的人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其中更是有數十人可為統兵大將,這讓他意外非常!
“何止是陛下,臣等也沒想到竟然會湧現出如此多的人才啊!”
眾人也是汗顏不已,以前倒是小瞧天下英豪了。
房玄齡苦笑道:“如此看來大唐的選材方法還是存在一些漏洞,不光是武將選拔,這讓臣不得不憂心文官的選拔啊!”
“武將選拔都選出如此多的人才,那要是文官選拔效彷呢?會不會也湧現出一些大才?”
李世民一愣,但隨即搖了搖頭道:“相比於文官,武將的選拔制度才是大問題。武將之才平時顯露不出,就好比潛龍在淵,只有漲潮之時才能一飛沖天。”
“而此次的選兵就是他們的機會!”
他想了下,隨即說道:“不過玄齡說的也對,不使人才埋沒,確實需要重新制定選官制度,此事後面再議吧!”
“陛下,臣建議科舉制度已是最完美的制度,但在實施過程中存在漏洞。臣建議大辦學堂,從縣一級逐漸向鄉鎮普及。”
“並且在不動搖大唐財政支出的情況下,大量減免讀書費用和成本,使更多的人讀書明理。然後明確升學制度,和考核制度。”
“暫且可分為鄉鎮蒙學,州縣擴充套件學業,在道一級設立大型書院,然後經過考核後,進入皇家書院,或者國子監就學。”
“落實實踐制度,凡是選官之後,必須有一到三年的實習實踐,讓其瞭解大唐的運作和制度,不然一旦選官就去地方上治理,極有可能手忙腳亂,不知所云,從而將權利下放到州縣小吏手中。”
杜如晦直接指出當下文官選官的不足,並且給出建議。並且聽來更加規範和有效!
“克明此言大善!”
李世民聞言大喜,越想越覺得此法行之有效,高興道:“那這件事就麻煩你和玄齡了,正好你們也休養了一段時間,既然不願再入朝堂,那就平時給朕試漏補缺。”
看到兩人想要拒絕,他大袖一揮,霸氣道:“不必多言,此事就這麼定了!”
完全不給兩人反駁的機會!
房杜二人相視苦笑,沒想到盤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早知道就不說話了。好不容易退出朝堂這個漩渦,現在又給進去了。
不過他們知道,要是再給他們一次機會,還是會說出來的。
他們為大唐奮鬥了大半輩子,大唐是他們看著一步步強大起來的。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般,只要是對大唐好,他們就算是死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