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繁盛的姬家莊子已經成為了過去,有人惋惜有人心疼,也有人幸災樂禍,認為這是姬氏衰落的開始。
但不可否認,現在的姬家莊子才真正迴歸到了常態,之前的一切不過時虛假的繁榮罷了。姬松憑藉一己之力將原來只是農耕的家族發展成為一個以經商為主,農耕為輔的大氏族。
世人以經商為恥,認為商為四民之末,甚至將商人當做低賤的職業。秦漢更是不把商人當人,動輒充做軍卒,打殺由心。將之當做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一茬。
相比於以前,現在的經商環境雖然也很艱難,沒有世家大族支撐,沒有身後的背景,也就只能做個小商小販,成不了大氣候。
但隨著姬青等人遠渡重洋之後,在明州港大發其財,登州港緊隨其後。為大唐國庫上交鉅額稅收之後,這種情況慢慢發生了一些改變。
雖然很慢,但卻潤物無聲,在悄然之間就發生了轉變。
特別是在世家大族進入大海之後,這種變化就顯得格外快速和激烈。想要在海外立足,僅憑世家本身的能力最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為其提供巨大的助理。但隨著海外領地的出現,各種物資的極具缺乏,就世家手中的那些資源已經不能滿足這種需求了。
是人就不會被尿憋死,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都在想辦法。尤其是最先出去的那夥人,他們為家族打下如此大的底盤,見識到了海外的巨大財富,他們就甘心全都交出去?
呵呵!人都是自私的,尤其是這些敢打敢拼的人。
他們怎會甘心去做一個傀儡?但以前物資都在家族手中,一旦家族切斷物資供應,他們雖然不至於餓死,但必定人心渙散。一旦人心散了,那在想要重拾起來,絕對比登天還難。
在沒有徹底自給自足的時候,一條來自外部的供應鏈就顯得格外重要。於是,在一些沿海地區,很多中小世家看到了機會。以江東時間為主,江南小世家為輔的利益同盟就這麼自然而然的成立。
他們為在做海上的生意的同時,也在暗中和這些人交易,只是做的不臺顯眼罷了。
除了他們,還有一些亡命之徒。這些人中有不幹寂寞的,有前朝後代,在本朝失勢的人。更有一些朝堂上的失敗者。
他們在朝堂上已經沒有了立足之地,可以遇見,但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家族都不會被朝廷重用。
為了家族延續,為了不使家族衰弱,他們絞盡腦汁地想辦法改變這種局面。但隨著大唐越來越穩定,民心歸附,四夷皆服,他們的眼看就要絕望了。
但朝廷突然和世家大族談判,之後世家更是立即出海攻城略地。本來這些事情和他們每什麼關係,反正怎麼也輪不到他們。
能出海的不是有錢有人,就是有權有勢,他們有什麼?
但當發現有人在市面上暗中收集物資後,他們發現自己的機會來了。
於是,一個在海外打拼,驅使土著挖礦掘金,一個在大唐給海上的人提供物資。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海上的需求越來越大,本來以自家莊園能夠滿足對方需求的物資開始不夠了。
倒不是不能在大唐境內收購,但那動作太大了。世家不是聾子瞎子,朝廷更不是傻子。
一旦被發現不對,他們必將迎來滅頂之災。
但為了賺錢,人類時貪慾時沒有止境的。既然大唐境內不行,那就去其他國家收攏。
倭國,新羅,扶余等國成為了他們的目標。
並且很默契低互不干擾,就像是有人在背後為其謀劃一般。
當姬呂看到這些訊息後都絕對這背後之人絕對時個大才,甚至時不屬於姬青等人的大才。並且在謀劃和權謀方面更勝一籌。
他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回到莊子了。當家住派他回來後第一時間就去家裡。
現在家裡只剩下老母,妻子和小兒子,大兒二兒都分出去成立分家了。兩個女兒也都成家立業,好一點的時離得不遠,就在隔壁縣城,隨時都能回來看看。
作坊什麼的都拆了,人手都分給了兩個分出去的兒子,家裡之剩下縣城的三處商鋪,和長安的一處店鋪。雖然和以前沒得比,但一年賺上幾百上千貫還時有的,足夠他們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