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同於勳貴集團的死板,也不同於世家集團的閉塞。他們有著遠遠不斷的新鮮血液年年補充,內部充滿了活力。
他們要名望有名望,要錢財背後的人多的是,又不用剝削百姓,隨著時間流失,他們的勢力越來越大.................
而這就是後世明末時期的文官利益集團的形成始末!
至於這樣的模式會不會在大唐被複制?
姬氏可以肯定地說:會的!
所以,現在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隨著世家外出開拓,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底層百姓的覺醒,商人階層的不甘,寒門的苦楚以及科舉施行後官僚階層的崛起。
姬松站起來到窗前,此時已是傍晚,不知不覺中又是一日過去了。
看著月光朦朧,姬松突然笑了起來,喃喃道:“我的陛下啊,您做好準備了嗎?”
太極殿,李世民揉了揉發脹的額頭,疲憊地看著手中的文書。
都到了此時,按理來說房玄齡等人應該已經回家了才是。但此時大殿內六部尚書,三省宰相,卻都忙的腳不沾地,不斷有人進進出出。
“克明,你來看下這份!”
房玄齡有頭疼的將一份文書遞給杜如晦,道:“這是登州的奏報,說的是隨著登州港越來越繁榮,朝堂給他們配置的人已經不夠用了,為此他們僱傭了大量的小吏處理政務,但有能力的人又不願一直呆在這個沒有升遷機會的崗位,所以,為了留下這些人他們只能不斷提高薪俸。”
“但這樣一來又出現了新的問題,這些人的薪俸已經有的超過五品官員的兩倍之多,這就讓現在的官員很不滿,做事也有消極怠工之嫌。所以,他們給出朝堂兩個方案,降低小吏的薪俸,但為了留住人,希望朝堂擴大港口人員編制,給予他們晉升的機會。二則是提高原先官員的俸祿。”
房玄齡說完就苦笑道:“看似兩個建立,但其實也就一個,那就是給與他們更多的編制來安排這些人。至於提高俸祿?呵呵!我們一旦開了這個口子,你信不信其他地方官員能讓奏章將我們淹了?”
杜如晦看完之後也揉了揉額頭,苦笑道:“是啊,一個幫忙的沒有編制的臨時小吏薪俸都超過一州長史了,別說是他們了,就是老夫在他們位置上也不服。”
“但你也清楚,明州,登州兩港的編制已經夠龐大了。要知道一縣之地,也就是縣令,縣尉,縣丞是朝廷直接任命的,加上其他的必要官員也就是不到十個而已。但你看看現在兩港,加起來都快三百在編人員了,要是在擴編下去,這可怎麼得了?”
兩人相視苦笑,都不約而同地看兩眼發呆的皇帝,心中已然定計。
“陛下,這是登州港姚昶遞上來的文書,臣等不能決斷,還請陛下聖裁!”
得了,既然自己解決不了,那就讓皇帝決定吧!
“哦?”
李世民心下一奇,有些納悶想到:這兩人最近怎麼回事兒?這是第幾次了?以前可不這樣啊!
但他手中的動作卻是不慢,但當他看完之後也頭更疼了。
“這姚昶怎麼回事兒?朝廷都給他們配置那麼多人,怎麼還是缺人?難道一個個都拿著朕的俸祿不辦事?”
李世民有些惱怒道。
房杜兩人對視一眼,最後還是房玄齡上前說道:“陛下,兩港現在繁忙異常,稅收,點檢,海防,龐大的倉庫,自營官船,原有附屬的產業,港口的工人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有能力的人去管理,而這些還必須精通算術,不然連賬本都看不懂。”
“據臣所知,他們現在下面管理的人,已經不下十萬人,還都是有一技之長的人,這麼多人每年為大唐創造的稅收佔據每年的兩成以上,並且每年還在增加.............”
李世民張了張嘴,想要說什麼,但聽到這個比例,只能硬著頭皮大手一揮:“那就加吧!”
說完立即起身朝後殿走去,就像是有人後面追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