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松也是無奈,這次出征水師艦隊是由多支水師整合而成,各自的習慣都有不同。
現在出徵在即,已經沒有多餘時間去整合了。此次南下運糧是個好機會,多磨合磨合,加上蘇烈的治軍手段,以及劉仁軌的水師指揮能力,等艦隊再次回來時,他相信能看到一支不一樣的水師艦隊。
倆人相互看了一眼,齊聲道:“必不負大總管之命!”
“好,事不宜遲,你們這就去準備吧!”
“三日之後出發!”
“諾!”
..................................
轉眼半月已過,姬松在登州整合大軍,每日勤練不輟,希望能提升一點是一點。畢竟臨陣磨刀,不快也光不是?
有訓鷹來回溝通,不管是長安,還是南下運糧艦隊,他都能及時得到最新情況。所以就安心留在登州整軍備戰,查驗物資,修補船隻。
在姬松忙碌的時候,在長安的李世民等人也沒閒著。
按照李世民的想法,這次盡起十萬大軍征伐高句麗,已經算是兵力充沛了。但最後還是在姬松,李靖,李績,房玄齡等人的勸說下,又抽調了三萬十六衛大軍出征。
且加上河北三萬府兵,漠松都護府的一萬兩千邊軍,以及防守在遼河以西的軍隊,加起來足有十七萬大軍。
如果在算上姬松所部,那就是整整二十一萬大軍。
這還是因為水師擔任了大半糧草運輸的結果,不然算上運糧民夫,三十萬都擋不住。
也就是現在大唐國富民強,司農寺在全天下收攏田地,朝廷現在並不缺糧。同時供應五十萬大軍三年消耗絕對戳戳有餘。
太極殿,李世民看著沙盤,重重地點在了遼河的位置上。隨後又在安市城的位置點了點。
“二十一萬大軍,是不是太瞧得起他們了?區區高句麗,能戰之兵也不過三十萬而已,我們如此大張旗鼓,是不是有些過了?”
“兵在精而不在多,這是我大唐一直以來所遵守的。但現在勞師動眾的,豈不是白白消耗我大唐的底蘊?”
李世民還是覺得兵力太多了,要他說,十萬足以踏平高句麗,生擒高麗王,淵蓋蘇文等人。
房玄齡上前說道:“陛下,好畤侯姬松說的不錯,獅子搏兔,亦用全力,何況是滅國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