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猶豫,兩人都看了起來。
如果只是一本平常的奏疏,陛下不可能將他們都叫來。
帶著疑惑,他們先是不明覺厲,直到看了三遍後,他們這才發現了不對,就像是有什麼隔著一般,讓他們心中搔癢不已!
“來,再看看這個!”
李世民將自己摘錄的那張紙遞了過去。
隨著相互對照,他們終於發現了問題,但臉色卻越來越凝重!
“陛下!”
房玄齡率先說道:“此篇奏疏初看雖然新穎,但也不算什麼,要是不深究,估計大家只是不明覺厲。”
“但好畤侯用他那靈活的心思,將想要表達的東西,全部體現在裡面,而這些問題,我們,甚至是前人也很少有人考慮過。”
“臣為大唐賀!”
杜如晦也睜開緊閉的眼,同樣躬身道:“臣也為大唐賀!”
李世民目光復雜,看著重新回到手中的奏疏,苦澀道:“真的那麼重要麼?難道古人就沒有在這方面的先例?”
杜如晦苦笑道:“陛下!臣也說不出來為什麼沒有這樣的記載和先例,但好畤侯從來就不能以常人眼光待之。”
“從臣等認識子毅以來,他每每所做,都是出乎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曲轅犁、耬車、水車的出現,必定掀起一場農業的變革,再加上增肥之法,天下百姓田地的糧食收成大漲,已經是可以預期的事情。”
“而造紙術的改良,加上其低廉的成本,大唐的讀書人必將迎來大爆發。”
“而這樣一個變革的時代,陛下!我們.......做好準備了嗎?”
他最後說道:“這本奏疏,好畤侯想必也很猶豫,這根本就是在挑戰自漢以來儒家的地位啊。”
沒錯,姬松寫的很隱晦,但他相信會有人看明白的。
現在還不是儒家獨霸的宋明時代,現在儒家地位雖然難以動搖,但還不至於形成後世的儒教。
姬松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在儒家還沒有形成唯我獨尊的時候,將另一種認知世界的方式帶給大唐。
建書院,則是培養各行各業的人才,以應對即將到來的新時代。
要是社會效率提高,國家變革加劇,大唐卻在這個最好的時代沒有主動的去推進,那麼他必將被其所反噬。
社會財富增加,國服民強,這些都是好事,也必定迎來一個盛世。
但沒有駕馭這個盛世的大量合格的人才,將這些財富吸收,甚至進行推動,建立健全國家的制度。
那麼,大家都只能隨波逐流,等到制度跟不上,統治力度也將見底,那麼大亂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