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做完論述站到一旁,接下來是李恪上臺。
李恪就不同鄭明瞭,皇家的教育優越性,在此刻顯露無疑!
先是對皇帝宰相等一禮,然後是師生,最後再對姬松躬身道:“學生準備好了!”
姬松點點頭,在他看來,李恪不管是性格還是心智都要優於李世民的其他幾個兒子,就是太子李承乾也是稍有不如,
但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不是你可以就能上的,這裡面牽扯的東西太多太多,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
如果非要有個理由的話,那隻能說他命不好!
前朝公主的母親,使得他在天然上就與大唐的皇位無緣,時也命也!
搖搖頭不去想這些,直接說道:“那就開始吧!”
“諾!”
李恪上臺,這引起了臺上臺下不少人關注,一來,他是皇帝的兒子,當朝的吳王殿下。
二來,在書院這段時間,不管是學識還是為人處世,都贏得了大家的認可!
相比於魏王李泰的傲慢,吳王李恪就顯得平易近人了許多,很多學生都願意和他交往。
李恪也是能幫則幫,只要不出格,他隨手就幫了,如此舉動贏來了不少學生的讚譽。
也因此,他和李泰的關係越來越差。
“吾這三兒在書院表現如何?”
李世民也不稱朕了,就以吾稱之,對李綱詢問道。
李綱面露覆雜,有些可惜地回道:“吳王性格堅毅,禮賢下士,學業雖不如魏王,但卻很受學生門讚譽!”
房玄齡再一旁欲言又止,但最後也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什麼。
魏徵想上前,卻被一旁的杜如晦拉住,對他搖搖頭,小聲道:“陛下自有決斷,我們還是不要插手了。”
魏徵一怔,也嘆了口氣,回到座位。
李世民看向在臺上意氣風發的三子,也是複雜非常。
幾個兒子當中,就李恪的性格和麵貌和自己最像,但其身份註定是與那個身份無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