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關是策問,就是先生們出題,這些學生則開始破題,這就難了很多。
這一關的題是姬松出來,說難不難,說不難也難,只要不是五穀不分的人,基本上都能答的上來。
農事。
沒錯,姬松問的就是農事。
農為國家之本,在封建時期,農事更是關乎著國家的穩定和興衰,要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還有人不通農事,那麼這個人差不多和廢物差不多了。
做學問不是閉門造車,就算造出來了,那也不接地氣,基本上沒什麼大用,只能是個擺設。
這一關比較貧寒的學子一看題目就大喜,這些年他們一邊耕作一邊讀書,先不管做的怎麼樣,但至少知道農時的,這點可難不住他們。
世家勳貴家的學子也沒什麼問題,只要是能存活至今的世家大族,他們早有一套完整合理的培養自己子弟的手段。
這也是世家人才能源源不斷的原因。
但有些人家麻爪了,這一部分代表著新興的家族,他們或因父輩努力,或因因緣際會發了家。
但一缺少底蘊,二根本就沒有什麼合理的教育自家孩子的手段。
有的甚至認為只要一心讀書就行了,因此在家裡基本上除了讀書什麼也不會,有的更是將腦子都讀傻了。
倒不是姬松故意的,而是他要將這些學生區分開來,將來也好安排。
書院自有自家的一套教學方式,只要不傻,再加上這些人年紀都不大,還有挽救的機會。
直到日上中天,第一關才算結束。
李綱來到姬松跟前,錘了錘腰,埋怨道:“簡直豈有此理,也不看看這裡是什麼地方?竟然有這麼多人濫竽充數,有的甚至連字都不會寫,還打扮的和書生一樣,這簡直就是有辱斯文啊!”
姬松連忙扶他老人家坐下,勸道:“您先笑笑氣,濫竽充數到底是濫竽充數,只要稍稍一試就原形畢露,不值得動怒!”
看他緩和下來,這才問道:“透過第一關的人有多少?”
至於濫竽充數的人,姬松才不會關心,她關心的是有多少是有真是才學的。
要是人數太少,那完蛋了,姬松和書院的名聲算是丟盡了。這書院再辦下去也就沒什麼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