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房杜二人還必須感謝皇帝體諒自己,而對此感恩戴德。
李世民的手段正大光明,這是陽謀,除非你有了不該有的心思,不然只能認輸。畢竟這是在你手下犯的事,你自己根本難辭其咎。
房玄齡通曉政務,又有文才,晝夜一操一勞,惟恐偶有差池。運用法令寬和平正,聽到別人的長處,便如同自己所有,待人不求全責備,不以己之所長要求別人,與杜如晦提拔後進,不遺餘力。
至於尚書省的制度,均系二人所定。皇帝每次與房玄齡謀劃政事,就會說:“非杜如晦不能敲定。”
等到杜如晦來,最後還是採用房玄齡的建議。這是因為房玄齡善於謀略,杜如晦長於決斷。
二人深相投合,同心為國出力。
姬松聽聞後不得不感嘆一聲:“還真是房謀杜斷啊!”
但不知這句話怎麼就傳出去了,更是將倆人的名聲推向一個高潮,文人士子更是以他們為榜樣。
所以,稱為賢相者,首推房、杜二人。
房玄齡雖然多蒙太宗寵愛,有時因某事受譴責,總是一連數日到朝堂內請罪,恐懼得好象無地自容。
姬松也沒想自己的一句感嘆之言,竟然使得房杜二人處在的風口浪尖上。
他們為什麼恐懼,姬松明白。
此時大家都知道朝堂上的事都是在經過你們同意之後,皇帝才會實施。那麼利益受損者不找他們找誰。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皇帝的意思,房杜二人不過是推出來的棋子而已。但你敢怨恨皇帝嗎?不敢,至少明面上不敢!
那麼,同意並實施政策的房杜二人則成為他們怨恨的物件。在這樣情況下房杜令人能不恐懼嗎?
但他們也沒辦法,皇帝想讓你背黑鍋,你敢拒絕嗎?也不敢,就連姬松無意間的一句話都被皇帝利用,可見在皇帝眼中就沒有不能利用的人。
房杜雖然得到了偌大的名聲,但至於是不是他們想要的,就不是旁人能知道的了,心中苦辣,也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不過,這也顯示出了李世民高超的政治手腕,左右僕射雖然沒有宰相之名,但有宰相之實,本來就是處於百官和皇帝之間的緩衝。
也有著避免皇帝和百官直接對立的作用,但自漢武帝極大的削弱丞相權利之後,這個位置也處於尷尬位子了。
曾經禮絕百官,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權利,被歷代皇帝拆分的支離破碎,到了大唐更是成為了為皇帝擦屁股角色。
房杜心裡苦,但只能往肚子咽!
好似看到了朝廷上的刀光劍影,姬松只要沒有皇帝詔書,就一直在京畿道各處走訪。總之,就是不去長安。
現在的長安就是風暴的漩渦,只要進去就別想出來了。李世民坐穩了位子,此時已經開始打擊異己,很多武德年間的老臣都被其趕回家養老去了。
但其手段卻極其高明,高爵厚祿供奉著,但就是沒有之前的權利。很多人也認清了情勢,知道要是自己還賴在位子上不走,那就不是現在和風細雨的了。
既然皇帝已盡將臉面給你了,那就好好兜著,千萬別給臉不要臉,作為官場上的老人哪還不明白這道理?
於是,皇帝稍微露出馬腳,很快就有人乞骸骨回家了。onclick="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