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之盟可以說是城下之盟,東突厥趁李世民登基不久,而對大唐發動的戰爭,讓李世民的內心深處有了很大的羞恥感。
但這個天生的帝王,用自己的膽魄與智慧化解了危機。
並且壞事變成了好事,渭水之盟給大唐王朝贏來了休養生息的時間,同時也時刻提醒著他,在李唐的周邊還有敵人存在,縱然已經成了皇帝,也不能有絲毫懈怠。
不久後,尉遲恭回來了。
“什麼?”
當尉遲恭回來時,姬松就向他提出了告辭,只不過尉遲的反應比較大,直接從座塌上跳了起來!
其實也不怪尉遲有如此反應,而是姬松在的這段時間裡,他基本上就不需要管物資後勤上的事情。
有了這樣一個能文能武的人在軍中,自己要省多少事情?所以,在都姬松提出的告辭後,他想都沒想就拒絕了。
想得美?有了他在軍中,老子只要管好將士們就好,沒事出去打打獵,再操練操練他們,別提日子有多美了。
你現在卻要走,這說什麼也不能放過,就是鬧到陛下哪兒也不行。
姬松無奈地看著開始耍無賴的尉遲,也是欲哭無淚。
你說哪有這樣的?自己一個小小校尉,還是臨時的,你把我留在軍營裡算怎麼回事兒?
“總管,您不能耍無賴啊?我本來就是來支援您的,現在敵軍退卻,我留在這兒還幹什麼?總不至於在這教書吧?”姬松頓時也叫了起來。
遇到尉遲這樣的土匪將軍,你就不能和他講道理。
就在姬松還想說什麼時,營帳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姬松和尉遲都是一愣,這個時候會是什麼人敢在軍營裡縱馬?
尉遲怒氣衝衝的出去,想要將這個膽大妄為的抓起來吊打一頓,讓他知道知道馬王爺有幾隻眼。
只是,還沒等他出去,營帳就被掀開,只見一隊身穿明光鎧的軍士走了進來。
就在尉遲想要怒斥時,一道姬松聽來較為熟悉的聲音傳來:“尉遲恭、姬松接旨!”
原來是皇帝身邊的宦官陳壽,此時他手持明黃色聖旨,面色嚴肅,看著他們兩人。
姬松和尉遲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各自眼中的驚訝!
也難怪他們驚訝,現在戰事已經完畢,各地援軍也開始返回,根本沒什麼大事發生。
但現在卻派皇帝身邊的親信來傳聖旨,整件事情都透漏出一股不尋常的意味!
陳壽可不管他們倆的詫異,目漏羨豔之色,將手中聖旨開啟大聲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國有尉遲氏敬德者,勇謀兼備,統兵有方。國事艱難時,挺身而出,遇敵於長安之外,以數萬抵十萬之眾,不增叫其逾越雷池一步,實乃國之幹臣,朝廷之柱石。
每每思之,不以重酬無以重其功,今命爾火速趕往長安,聽授封賞!”
不等尉遲反應,就又拿出一份聖旨,接著念道:“好畤縣,姬氏松者,以救平陽長公主而被封男爵。雖無名分,但確以入仕。
武德六年,獻肥田增畝之法,造紙之法,皆是立國利民之舉,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