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判一方僅剩的那名陰曹,眼見幾人已經踏入了石橋,滿臉的惋惜與黯然,一股兔死狐悲的心境,油然而生。“唉...真是幾頭老倔驢。”
武判看著手中這方青黑相交的令牌,滿臉的掙扎之色。這是一塊十分燙手的令牌,丁勉此舉可謂完全把他給將住了。若丁勉是這方任務的領導者,那麼對方作出這種抉擇,本無可厚非,然而對方不是。若此刻身為領導者之一的他,選擇不去,無論丁勉身隕與否,他今後的官途,只怕就此止步了,甚至是因此而引來殺身之禍。因為丁勉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對方是在為北堂閻君而戰。你若不去,那便是沒有為閻君赴死的覺悟。這是一種赤裸裸的陽謀。不去可以,你必須保證能帶回準確的訊息,否則北堂閻君的怒火,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承受的。
武判衝面色同樣難堪的文判,揮了揮手中軍令,“李判,你我還有退路嗎?”
“呵...這就是你的好屬下...”文判惡毒的眼神,直勾勾地盯著橋上幾人,銀牙一咬,示意屬下全部跟了上去。
“阿彌陀佛...貧僧勸施主還是就此止步吧!這裡不是你能來的地方...”就在此時,步入石橋之上的丁勉,眼前驟然一花,一位頭頂蓮花帽、雙耳掛環、一身珠光寶氣的和尚,突然攔住了他的去路。
“佛主拈花,尊者一笑,你是蓮花生大師?”丁勉表情豁然一滯,他怎麼也無法想到,在這裡竟能遇到傳說中的蓮花生大師。究竟是幻覺,還是確有其事,老實說,此刻他完全看不透。因為對方身上的佛韻,實在是太震撼人心了,震撼的他生不起一絲的狐疑之心。
“阿彌陀佛...空即是相,相既是空。佛家預警,必有大劫,是虛是實,又有何區別...”
(本章未完,請翻頁)
據經書中所著,蓮花生生於佛陀釋迦牟尼涅槃後8年,是烏萇國安扎菩提之子,初名蓮花光明,後通曉宣告及各種學問,又得名“蓮花金剛”。
關於他的出生,還有不少有趣的故事呢!傳說,從前有一個名叫烏諦雅那的國家,在這個國家的東北方有一片大海,海中盛產蓮花,那蓮花大如車輪;當時國王名叫安扎菩提(大師的父王),富有大慈悲心,他為了百姓的幸福與安康,不惜將自己的財富全部佈施出去,甚至自己的雙目都慷慨地獻了出去;後來,因國運不好,不但連年遭逢旱災,還鬧饑荒,致使國庫空虛,人民大都吃不飽,甚至有餓死的,所以國王傾其所有,向佛陀祈禱。
此事觀音菩薩見到後於心不忍,便懇請阿彌陀佛救度,於是從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心間,射出一個帶有金色梵字的金剛杵,正好擊中海中一朵蓮花,結果從蓮花中生出了一個八歲兒童。
這兒童生來就相貌妙好、圓滿端莊地坐在蓮花中。據稱,因為他是無量光佛(即阿彌陀佛)的化身,所以生下來就為眾空行母及海神講說佛法,故得名“海生金剛”。書中記載,烏仗那國的王族血統與釋迦牟尼佛是一個種族,即釋迦族。傳說,當年因波斯匿王要滅釋迦族時,有四人分別逃離他方,各成一國之主,其中就有一位做了烏仗那國的國王。大師也釋迦血脈名門之後啊!
長大之後,蓮花生太子娶了持光女後,美滿地度過了五年,養父又將王位傳給了他,得號為“蓮花王”。有一天,密宗二祖、報身佛金剛薩埵在五色虹光中現身,告訴他說:“爾是教主,實非政王。”所以,蓮花生即位後不久,便棄位離家出走,尋師訪道;他還曾到南方洞中修行,還親自受到金剛薩埵的灌頂,因為他降臨人間的使命不同,所以很快就不喜歡處理政務,卻喜歡靜坐思維人生深奧的真理。
正是因為這些因緣,而令蓮花國王即位後不久,就想棄位出家,但老國王肯定不同意的,好不容易得了個兒子,而且王位又有繼承人了,怎麼能讓兒子離開自己呢?從此,老國王便令侍從日夜守著新國王,希望能留住蓮花生。而佛陀的過去生,就如幻象一樣常顯現在他面前,蓮花國王也感到與釋迦佛陀無二無別,似乎是佛陀的相繼,所以下定決心一定要去尋師訪道,將來好度化眾生。在禪定中,他觀察到有一段緣起,可以促成他棄位去修行。
蓮花生大師還是太子時,大師就常常去找尋和查訪佛陀留下的殊勝聖地,來啟發和堅固無上的菩提心。他看到佛陀留下的這些,漸漸堅定了決心,決定求取佛法的心。經過寒林(放屍體的樹林)修行;在光明國跟隨一位名叫色珠的釋迦族仙人學天文、地理、歷算等學問;又追隨八十歲的毗沙巧匠,向他學習一切工巧有關的知識;備重禮拜耆婆弗多羅為師學習醫學,學會了醫方明相關的所有知識;又向阿札亞,學習了各種語言、音律、聲韻等知識。
之後又走上了參學求法的路,經過阿難尊剃度,賜名為釋迦獅子。至此,蓮花生大師成為了一名具戒的比丘。蓮花生在光明山,隨學大成就者極喜金剛,各種經卷共九種,總計二萬一千部,總持修學了一切秘密法乘。就這樣,偉大的秘密持明王蓮花生大師,在尊者極喜金剛的教誨下,將大圓滿教法具足受持了,並獲得了殊勝成就。又經過諸本尊的灌頂,實為不易終得圓滿。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