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夢蝶仙梟> 第二卷 雛鷹展翅 , 名揚仙朝 第一百七十章 孔雀大明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 雛鷹展翅 , 名揚仙朝 第一百七十章 孔雀大明王。 (2 / 2)

淨心處在妄心中,但正心念無三障...”

嗯?難不成這是東方藥師佛在向我示警?亦或者說是在向我傳遞某種解決此事之道?

據佛經記載,五祖召集曾所有的門下弟子,我向你們說:世間的眾生在生死苦海里沉淪,如何解脫生死,這是亟待解決的一件大事。你們整天只知道修福,不知道要 求出離生死苦海。自己的真心本性如果迷而不覺,只是修福,又如何能得度呢?你們各自回去觀照自己的智慧,看取自己本心的般若自性,然後各作一首偈頌來給我看,如果能悟得佛法大意,我就傳付衣法給你,作為第六代祖師。大家趕快去!不得延遲停滯!佛法一經思量就不中用!如果是覺悟自性的人,一言之下自能得見。 這樣的人,即使在揮刀作戰的緊急關頭,也能於言下立見自性。’

大眾聽了五祖的吩咐後退下,彼此互相商量說:‘其實我們大家也不必去澄靜思慮,費盡心力地作偈子,因為即使呈了偈子給和尚看,又有甚麼用呢?神秀上座 現在是我們的教授師,不用說,一定是他中選。如果我們輕率冒昧地去作偈子,那只是枉費心力罷了。’眾人聽到這些話以後,全都止息了作偈子的念頭,大家都 說:‘我們以後就依止神秀上座好了,何必多此一舉去作偈子呢?’

神秀也暗自在想:‘他們都不呈偈的原因,是因為我是他們的教授師,所以我必須作偈呈送給和尚看;如果我不呈偈,和尚如何能知曉我心中見解的深淺呢?我呈偈的用意,如果是為了追求佛法,那就是善的;如果是為了覓求祖位,那就是一種惡行,這和一般處心積慮地貪圖聖位的凡夫心又有甚麼不同呢?如果我不呈偈請 和尚印證,終究不能得法。這件事實在是教人為難!教人為難啊!’

在五祖法堂前,有三間走廊,原本準備延請供奉盧珍居士來繪畫《楞伽經》變相及五祖血脈圖,以便後世有所流傳,有所供養。

神秀作好了偈頌以後,曾經數度想呈送給五祖,但走到法堂前,總是心中恍惚,汗流全身,想要呈上去,卻又猶豫不決。就這樣前後經過了四天,共有十三次未得呈偈。神秀於是想到:‘不如把偈頌寫在法堂前的走廊下,由和尚自行看到,如果和尚看了以後說好,我就出來禮拜,說是我神秀作的;如果說不好,那就只能怪自己枉來山中數年,空受眾人恭敬禮拜,還修甚麼道呢?’

於是,就在當天夜裡三更時分,神秀不使人知,悄悄地走出房門,自己掌燈,把偈頌寫在南廊的牆壁上,以表露他心中的見解。偈頌說:

身體是菩提樹,心靈如明鏡臺,

時時勤加拂拭,勿使惹著塵埃。

神秀寫好偈頌以後,便回到自己的寮房,全寺大眾都不知道這件事。神秀又想:‘明天五祖看見這首偈語,如果歡喜,就是我與佛法有緣;如果說不好,自然是 我自己心裡迷誤,宿昔業障太過深重,所以不該得法。五祖的聖意實在是難以揣測啊!’神秀在房中左思右想,坐臥不安,一直到五更時分。

其實,五祖早已知道神秀還未入門,不曾得見自性。天明後,五祖請盧供奉來,準備去南邊走廊牆上繪畫圖相。這時忽然看到神秀那首偈頌,於是對

(本章未完,請翻頁)

盧供奉說: ‘供奉!不用畫了,勞駕你遠道而來。經上說:凡所有相,都是虛妄的。所以只留下這首偈頌,讓大眾誦唸受持。如果能夠依照這首偈頌修行,可免墮入三惡道;依照這首偈頌修行,也能獲得很大的利益。’於是告訴弟子們應當對偈焚香恭敬禮拜,大家都誦持這首偈頌,就可以見到自性。弟子們讀誦此偈後,都讚歎說:‘很 好!’

夜半三更,五祖把神秀叫進法堂,問道:‘那首偈頌是你寫的嗎?’

神秀答道:‘確實是弟子所作,弟子不敢妄求得祖位,只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是否有一點智慧?’

五祖說:‘你作的這首偈子還沒有見到自性,只是門外漢一個,未曾進門入室。這樣的見解,要想用它來覓求無上菩提,終究不可得。無上菩提必須言下就能認識自己的本心,見到自己的本性是不生不滅的。在一切時中,念念都能見到自己的真心本性,一切萬法無滯無礙;只要能認識真如自性,自然一切法皆真,一切的境 界自亦如如不動而無生無滅。這如如不動的心,就是離絕人我、法我二執而顯現的真實性。若是這樣見得,即是無上菩的自性了。你暫且回去思惟一兩天,再作一偈送來給我看,如果你的偈能入得門來,我就把衣法傳付給你。’神秀行禮退出...

“嘶...孔雀大明王?”

混沌初開。清而輕上升化天,濃而重下沉作地。日月既明,星辰環繞,逐萬物滋生。百獸拜麒麟為帝,百鳥以鳳凰為王。

鳳凰,雄為鳳者雌為凰,天地...逐生九種:金鳳、綵鳳、火鳳、雪凰、藍凰、孔雀、大鵬、雷鳥、大風。百鳥中以孔雀最美,華麗奪目,霞光漫溢,百花為之羞容,雲彩為之失色。然性傲,不羈。佛曾嘗與之交往,不得,乃怒,約之大戰於崑崙山下。孔雀兇猛,鯨吞佛,佛艱難破其背而出,大懼,欲殺之。帝謂曰:不可。孔雀乃鳳凰最寵,殺孔雀則傷鳳凰,諒之,諒之。乃投之無間道中,放逐三界之外——魔界。

孔雀墮於魔界,見滿目創痍,遍地鱗骨,不解,問於一老妖。妖悲曰,魔界本與三界等份,同享陽日能源,共吸陰月精華。然佛惡其貌醜,體態畸形,乃逐魔全族於無間深淵,並以結界封印。淵內無日無月,漆黑一片,魔族日益凋零。偶有天賦魔王,破印而出,眾神亦以滋擾三界罪名,群起而攻之,俱不得善終。

孔雀聽罷,如醍醐灌頂,大徹大悟,逐潛心於魔界修煉,悲魔族之痛苦,哀魔族之憤怒。期間,唯地藏王菩薩念其不幸,常給予幫助。帝嘗聞孔雀情形,知之,戲謂曰"撒旦"。

一千五百年後,孔雀率魔族眾破印而出,直搗玄天,雙方一觸即發,史稱"神魔大戰"。期間愁雲不散,三界不寧。戰況日久,魔族漸漸不支,唯孔雀耀武揚威,無絲毫敗跡。破三仙八島,九王十星,滿天神佛,無一能敵。然魔族敗跡以露,孔雀亦無可奈何。地藏王菩薩苦諫之曰,魔族有其哀,三界有其苦,亂世則俱不得安寧。今戰愈百年,三界凋零,已與魔界無異!佛亦曰,願給予魔界日月精華。孔雀仰天長嘆,乃罷。

三界歸位,魔族重回無間淵中,孔雀亦欲同去,眾神苦勸乃免。歸西天極樂,掌魔界管事,引日月精華,灌溉四界。周天萬民,皆感其恩德。佛大悅,賜曰"孔雀大明王"。

天下平復,孔雀遊滄海,立於一石,仰天長嘯:遍觀古今,看魔神同體,唯我孔雀!

(本章完)

7017k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