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黃巾大營。
渠帥大帳內,渠帥高陽和十個營帥正在聚議。
百萬黃巾入兗州,並不是由一人統領,而是眾人主動相隨而來,後來人越聚越多,慢慢的就編組成三十個營,每營一萬壯卒左右,老弱者和相隨家屬則充當後勤人員。
每一營大都是同一個地方的人,從中推選出一位營帥,另外還有千夫長,百夫長,十夫長等頭領。
說起來就是一人管十人。
而這三十個營又有三個渠帥分別統領,一個渠帥統領十營。
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湧入兗州攻殺了任城相鄭遂,又攻佔了東平之後,因為統屬問題,各自佔著東平諸縣。
也因他們不是由一人統領,否則統領百萬之眾,有三十萬壯卒,別說兗州,河南幾個州都能全部佔領了。
然而太多人聚在東平一郡之地,糧食怎麼能夠吃,他們不得不尋求向外發展。
三個渠帥和三十個營帥相聚商議後決定,濟北國是個小郡,山地又多,糧食也沒多少。
西邊東郡曹操剛剛打敗黑山賊,餘威猶在,他們也不想向西發展。
因此,只有南下山陽,雖然昌邑有兩三萬州軍駐守,但前次之戰,漢軍不戰自潰,根本就不堪一擊。
而且山陽昌邑乃是州治和郡治之地,府庫存糧較多,攻下昌邑,黃巾軍就有了充足的糧食。
山陽一破,餘郡更是容易攻破,到時候整個兗州就都是黃巾之地,爾後,推翻漢廷黃家當立也就指日可望。
當然,現在他們還沒有想到那麼遠,他們就想找到足夠多的糧食,先解決了溫飽再說。
渠帥高陽先率十營南下,待破了昌邑之後,其餘黃巾再逐漸南移。
“本來以為,劉岱乃是平庸之人,會坐守昌邑,沒想到他會派出兩萬人馬屯守鉅野,一萬人馬屯守金鄉。這樣一來,我們只能先攻下鉅野,才能繼續南下了。”
渠帥高陽環視座中十個營帥,朗聲說道。
“是啊,鉅野不下,我們難以動身,不然後路被斷,我們就無退路了。”
“怕什麼?漢軍皆是懼死之徒,他們畏守城中,就算我們繼續南下,我料他們也未必敢出城來追。再不然,我們就立刻攻下鉅野,渠帥,讓我二營來打頭陣。”
“不錯,我們明日就約漢軍出戰,他們若是不敢出戰,我們就攻城。”
“不可攻城,城內有兩萬漢軍,還有幾萬百姓,城高壕深,你覺得咱們能攻得下此城嗎?更何況,你不知道統兵守在城內的是誰麼?”
六營營帥周尋聽到有人說要攻城,急忙出言阻止。
當初商議時他就不贊成直接南下山陽,他的建議是向西進入東郡,不要過大河,沿大河南下攻佔濟陰,然後再從東平和濟陰兩面向山陽包圍,這樣可以分散山陽的州軍,取勝的機率會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