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明驚歎道。
“是的,33歲的他已經接近職業生涯的尾聲,但不要讓這一點矇蔽了你。
在本賽季他參加的荷甲比賽中,他撲救了86%的射門, 在他參加的幾場歐洲冠軍聯賽中,他挽救了90%的射門。
帕斯維爾的位置意識和決策能力非常出色,這讓他獲得瞭如此高的撲救成功率。”
董午志的功課也做得很足。
“其實在荷甲比賽中,埃因霍溫的陣容質量還是很高的,所以帕斯維爾很少有撲救的機會,這意味著他所面對的射門都是來自於難以轉換的機會。
然而,他在阻止射門方面的一致性是不容忽視的,他的分球也令人印象深刻,成功率高達83%,令人尊敬。”
李晨明補充道。
“荷蘭甲級聯賽幾乎被強大的阿賈克斯所壟斷,但當涉及到守門員人才時反而是多樣化的。
如果讓球迷立刻說出五個守門員的名字,相信這對球迷來說是手到擒來,但是如果讓他說出五個在五大聯賽的荷蘭守門員,相信很少有球迷可以做到。”
董午志展開了話題。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荷甲並沒有像英超、西甲、法甲、意甲和德甲這樣的五大聯賽被廣為人知,因此,在荷甲聯賽中的守門員人才也不會得到相應的關注。
但是, 荷蘭的守門員有著悠久豐富的歷史。
無論是場上還是場下, 荷甲守門員一直是全球守門員的一個突出影響者。
然而,一些最有名的荷蘭門將是在離開本土後才贏得知名度, 這很容易就讓人們想到了斯特克倫博格、克魯爾和韋斯特維德等人。”
李晨明很贊同董午志的分析。
事實上,要是讓楊白起聽到這段解說,想必會大呼找到了知己。
要知道,重生前作為資深球迷死肥宅的楊白起對守門員也是頗有研究的。
從現代門將教練理念之父霍克,到後面圍繞阿賈克斯門將奧納納的爭議,楊白起曾特意瞭解了一下荷蘭門將的歷史,分析了是誰、什麼時候、在哪裡讓荷蘭成為了培養世界級門將而不受重視的避風港。
控球門將的興起並非偶然,隨著現代比賽的發展,對門將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在1992年禁止回傳後,門將被迫更多地使用他們的腳。
雖然把英超聯賽中控球門將的起源追溯到最近的創新者,即瓜迪奧拉、布拉沃和埃德森似乎是合理的,但控球門將的真正起源可以追溯到荷蘭地區。
原阿賈克斯的克魯伊夫是一位傳奇的球員,也是一位傳奇的教練。
以控球為基礎的整體足球,現在可能更廣泛地與瓜迪奧拉的巴薩或曼城隊聯絡在一起,但瓜迪奧拉正是在克魯伊夫手下踢球時學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