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將最近幾天的情況詳細說了一遍。
原來關中糧價暴跌,關中人不覺得什麼。
但外郡的急報奏疏卻如雪片一般,朝咸陽匯聚。
這些奏疏不知怎麼傳入關中老秦人耳中,引得他們極為不滿。
我們願意低價賣自家的糧食,跟你們有何瓜葛?
一個個脫褲子放氣,就見不得咱老秦人過得好!
大秦朝堂對這種情況遲遲未表態,勳貴們也開始蠢蠢欲動。
勳貴跟普通百姓的見識,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
在他們眼中,無論在什麼時代,糧食都可以稱作硬通貨。
始皇帝只免了關中三年的農稅,但三年以後呢?
誰能夠保證大秦年年風調雨順,萬物長興。
要知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復旦兮。
勳貴們之所以是勳貴,是因為他們傳承夠久,知道如何趨利避害。
就拿糧食來說,今年他們以最低的價格購入糧食。
只要儲存得當,儲存個三五年不成問題。
遇到災荒年,就可以大賺一筆。
反正這種你情我願的事情,朝堂不發話,誰又會多管閒事。
在這種情況下,咸陽的勳貴們個個都敞開了收糧。
整個關中,一派和諧。
從百姓到勳貴,個個都是喜笑顏開。
可是.....
外郡的日子卻過得苦不堪言。
糧價下跌,使得外郡的糧商全都湧進了關中。
外郡百姓的糧食賣不出去,日子越過越艱難。
要知道,外郡可沒有關中這麼發達。
工廠和商業專案幾乎沒有,大多數百姓的收入來源,還是靠種地所獲。
紛紛擾擾之際,新一期的報紙出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