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趙昆嶄露頭角後,始皇帝身上那冷漠的脾性,已經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有血有肉的人性。
想到趙昆最近因為迦太基人的事情,大發雷霆,出兵西征。
始皇帝臉上露出了一抹難得的笑容。
不錯,是自己的種。
這正是始皇帝對趙昆最滿意的一點。
大秦最寶貴的是什麼?
一千個人,或許有一千個答桉。
但在始皇帝心中,大秦最寶貴的便是,所有老秦人的傲骨。
趙昆創立軍工廠,改建科學院,調整大秦民生商業發展。
這些舉動,確實能讓大秦的國力有飛速的增長。
但無論是科學院也好,還是大改革也罷,對始皇帝來說,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這些東西,有了,自然是好上加好。
沒有,大秦依然存在,依然強大。
自孝公以來,秦人便立下東出之志。
為了這個遠大的目標,大秦歷經七任國君,經歷了其餘六國難以想象的艱苦卓絕的奮鬥。
而在這個過程中,若沒有整個秦國的上下齊心,根本不可能有始皇帝一統華夏的輝煌。
秦人耐苦戰,而且做事不浮誇,極其注重實用。
這些歷代積攢下來的優良品質,才是大秦的根基。
從帝王的角度去看,科學院那一百多人,雖然寶貴,但也不是不可損失的。
當初始皇帝執意扶趙昆上位,主要就是發現,趙昆的性格之中,什麼都好,就是缺少一絲帝王霸氣。
或許,在別人眼中,趙昆已經是一個完美的儲君了,但在始皇帝眼中,這根本不夠。
之前始皇帝總共有十八位帝子,能勉強入始皇帝眼的,唯有兩人。
長公子扶蘇溫潤如玉,行事有君子之風。
但正是因為這種性格,在始皇帝心中,根本不適合繼承皇位。
十八公子胡亥頭腦靈活,善於交際。
可事實證明,這就是一個繡花枕頭,不堪大用。
在趙昆出現之前,始皇帝為什麼痴迷於長生不老藥?
還不是因為後繼無人!
高處不勝寒,始皇帝在人間頂點站立太久了。
對他來說,如果有萬一的可能,他寧願選擇做一個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