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後,鄭建業幫蘇珍珍調整了工資把原來的採購員證換成了副採購師證。
而且還給蘇珍珍分配了任務,讓她下到村裡去收豬毛!不過現在都只允許叫灰褪鬃。
豬毛的大頭採購都在屠宰場,不過社員私人養殖的豬毛也要收購上來。
但是因為數量少而分散,收購豬毛也沒什麼技術含量,這次辦公室裡的幾個人將會分頭行動,每人負責一個鄉。
像這種收購直接給錢就行了,兩斤幹豬毛才一分錢,站裡給每個人批了5塊錢,多退少補。
收購完一個鄉幾個村的豬毛大概要持續幾天,住宿問題自己解決,一般來說,拿出證件在老鄉家借住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收上來的豬毛都集中在鎮上的臨時收購點裡,採購站會派車去收回來的。
這種活兒雖然累,但是蘇珍珍可太喜歡了,收購老物件的機會來了!
第二天鄭建業領著他們到了鄉里,每個人騎著輛腳踏車拿了幾個個麻袋就往自己負責的鄉下去了。
蘇珍珍負責的鄉叫野豬嶺子鄉,下面有9個村,村子之間離得還挺遠。
這時候每個大隊都有廣播喇叭了,是一根鐵線從公社廣播站拉過來的,另一根鐵線埋進社員家屋內的地裡,一個黑紙片中間一小塊“壓電陶瓷片”,就是它的工作原理了。
平時通知什麼訊息都是透過這個喇叭來傳遞的,先去隊裡通知大家有同志來收購灰褪鬃的訊息。
之後蘇珍珍打算挨家挨戶收購,這樣雖然麻煩了一些但更方便她的計劃。
第一個村子毫無所獲,甚至豬毛都沒有收到幾斤,國家雖然大力鼓勵養豬,但是此時農民日子艱難,養的人也很少。
老物件沒收到,只收到幾個民國時候的花瓶,不好看也沒多大價值,不過蘇珍珍還是要了,畢竟得讓人真的用舊物件換到錢,才有更多人願意往出拿。
又去了第二個村子,這個村還挺富裕的,收了10斤左右的豬毛,老物件只收到五枚袁大頭,要了蘇珍珍五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