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此之前,千尋就思考過武的含義,也詢問過各領域的武道家,但至始至終都未摸透。
他曾設想復刻別人的路,可這成就終究有限,一眼見底。
打比方來講,郭海皇的武,是弱者的防身術,能在強者死裡逃生便是武術勝利。
千尋表示理解,但並不適合。
而範馬勇次郎的武,自己雖然沒去問,但也能猜出大概。
純粹為滿足戰鬥,所謂的武在他眼裡,就是無窮的暴力,無窮的慾望。
這也是千尋討厭對方的原因。
他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或者說壓根沒想過控制。
所以在東京苦思冥想許久,都未能有個滿意答案。
可就在剛剛,大腦忽然靈光一閃,讓千尋對武有了個全新認識。
所謂的武,不就是字面意思?
為何非要想那麼複雜!
就是用拳腿等等,構建成的各種招式,這不就是武術嗎?
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格鬥為運動形式,從而抵達一種高度,這便是武的本質。
沒有秉持精神與信念,只是單純意義上的“武”!
這似乎才是千尋想要的,他沒有高大上的覺悟,所以對武的理解含義,只停留在通俗易懂的表面上。
“如果我能將這些武術,融匯在一起,究竟能達成什麼效果呢?”
他眸光閃爍,反正都是武術,即使有個別差異,應該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它們都是技術動作為核心,本質不會發生改變。
就像五菱宏光和法拉利,所有人都知道後者更好,因為它跑的快,外形帥,價格高。
但即便如此,法拉利依然屬於車的範圍,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同樣,武亦是如此,儘管有些武術再複雜多變,總要經過身體各處肢節的催動吧。
而千尋要將所學武術,全部融入自己“武”的裡,便需找出其中共同點。
又比如某個重複的動作。
相當於燃油汽車的發動機等裝置,只要抓住那些核心,一切都會變得簡單。
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想要在上百種武術之中,找出那些共同點,難度確實太大了。
此時此刻,千尋鬼腦瘋狂運轉,快速剖解分析。
成百種武術不斷模擬,猶如剝繭抽絲一般,他一遍又一遍嘗試。
雖然殊途同歸,但招式卻變化多端,每個武術共點,都隱藏的特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