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棟的童子軍們還在艱苦卓絕的訓練著,而李棟卻有個更加重要的事情去做,由於李棟完全不瞭解古代的戰爭方式,並且李棟的古文的識字程度致使李棟不可能去學習步兵、弓兵、騎兵之間如何配合。
更重要的是李棟知道歷史的程序,火器必然完全取代冷兵器。
那麼李棟的童子軍也只能是一隻全火器部隊。
張永從神機營領來了幾個最好的火統手,李棟帶他們來到靶場進行實彈射擊。
李棟仔細的觀察並叫人記錄。
火統槍手們首先用一個牛角製成的藥筒,將火藥池裝滿引火藥;然後將一個小木管內的火藥裝入槍管;再從隨身攜帶的彈藥袋裡取出一粒彈丸,然後在從帽子裡取出一片布包上彈丸,一同裝入槍管;用送彈棍將彈丸和布條同進;最後取出燃著的火繩,拴在槍機上。
整個過程速度最快的是一個叫趙明德的火統手,他幾乎每分鐘可以射擊一次,可這遠遠達不到李棟的要求。
在有戰爭壓力的情況下,能保證三分鐘兩次就不錯了。
這種槍射擊步驟繁瑣,幾乎沒有射擊精度,射程在100米左右,李棟知道這種火槍應該就是傳統意義上的火繩槍。
李棟測算過,騎兵加速衝鋒100米大概需要10秒左右。而弓箭手在70米左右就可以殺傷敵人,所以為了保證士兵的安全一定要在100~70米之間大量殺敵,可就算是用三段射的方法火繩槍也太慢了。
而且兩個火統手的間距太大了,由於要保障火繩的長度,避免互相影響,他們之間最少要間距1米左右。
最重要的是這種火槍對天氣要求很高,而李棟需要李棟的部隊全天候24小時都能夠作戰,李棟要是全裝配這種火統,上了戰場那就只能是送死了。
嘿嘿。。。幸虧李棟還練過,不得不說監獄真的是一個好地方,那些傢伙幾乎什麼都會造,有人教過李棟怎麼自制手槍,當然出於興趣李棟還上網查了一下,手槍李棟現在是造不出來,但是造個燧發滑膛槍玩玩還是可以地。
於是李棟開始從大明帝國的兵仗、軍器局挖人。這並不廢什麼事,工匠們在這個時代並沒有李棟那個年代工程師的待遇,能讓他們吃飽飯已經是主管天大的恩典了,他們毫無社會地位。
而且鑑於李棟的身份,來的都是兩局裡最好的工匠,這些人以一個叫吳二的老頭為首,據說這兩局裡的好手們大部分都是他的徒弟。
大概來了30多個工匠,李棟還順便把他們的家屬都接來了,讓人可憐的是這些工匠幾乎都沒有什麼家屬,大概接來了20多個家屬。李棟把這些人一股腦的都塞進了李棟個人的武器作坊。
“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我的人,你們將負責為我製造火器,彈藥以及維修槍械,吳二暫時為你們統領,他負責安排你們的工作,你們將分為學徒、小工、大工、小師傅、大師傅、統領幾個等級,待遇方面,吃住都算我的,每個人根據等級還要領月薪,絕無剋扣。具體的一會吳二會告訴你們,如果誰能有技術突破,額外獎勵。吳二留下其他人解散”李棟對著這些工匠說
“草民多謝太子爺提拔”吳二跪在那裡激動的說
“別說那麼多,來看看這個能不能造”李棟從懷裡拿出早已畫好的燧發槍的分解草圖
“這個。。。這個草民沒見過,跟以往的火器有很大的不同”吳二死死的盯著那個草圖說
“別說那麼多廢話,能造不??”李棟急切的問
“應該是沒有問題,草民造造看”
“先造一個我看,要快,這個是火藥的配比,以後的火藥全部按照這個配比來,還有火藥配完後碾碎混合加。。。。。最後形成顆粒,妥善儲存”
“嗯,讓我想想,對了還有子彈,子彈要用紙殼包好,就是這個樣子,裡面裝上火藥,裝藥量我已經拿火繩槍試好了,先用這個,具體的藥量等你的火槍造好了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