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本身的存在,依託於物質的支撐。”
“但是物質並不是生命的核心,真正自由的生命,不應該侷限於物質的基礎。”
“它應該更自由一些,更隨意一些,更貼切這個世界的本質一些。”
站在太陽之門的廢墟面前,林清風淡淡的說著。
在他的面前,被拆分的太陽之門碎片正在劇烈的震盪。
烙印神紋的碎片,正在充分的發揮著他的餘溫,像是一柄手術刀一樣,為林清風瘋狂的構想添磚加瓦。
一種獨特的生命正在他的面前緩緩的孕育。
引力在這裡開始發生了小範圍的變化,這裡的引力開始出現高頻段的震盪,像是兩截被放在一起的電路埠一樣,摩擦著絢爛的火花。
伴隨著引力的改變,這裡的空間結構,也開始變得十分的不穩定。
像是一個新生的嬰兒睜開了雙眼一樣,這裡的空間結構在輕輕地震盪。
生命的本質在於行動,靈魂的核心在於思考。
電子生命能夠在訊號的頻段當中生存。
無盡的虛幻當中同樣可以孕育瑰麗的虛幻生命。
縱觀所有的生命本身的存在形態,構成自我干涉的資訊體,才是最為至關重要的核心。
所有的物質,所有的資訊網路,都不過只是資訊體的載體罷了。
那麼這是否說明,只要能夠為資訊體找到依託的核心,就可以創造另類形式的生命?
那麼為什麼,構築整個宇宙世界的空間,不能作為承擔生命的核心呢?
理論存在,林清風便開始了他的嘗試。
空間結構生命,一種依託於空間不穩定狀態下資訊交匯,誕生的獨特存在。
就像時間本身並不存在,他是人類賦予物質運動的一種概念。
空間的本身,也是一種人類尚且無法言明的存在。
即便是智慧強如此刻的林清風,他也無法完全闡述清楚空間的本質。
因為這已經涉及到了整個宇宙最基本概念。
如果他能夠理解,那麼他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就已經堪比宇宙的創造者了。
他不理解空間的本質,但是這並不妨礙他繼續創造空間結構生命。
在人類已知的知識範疇內,引力與空間有著密切的聯絡。
我們對於引力的定義,是空間場域內因為物質質量存在,而發生的空間扭曲狀態。
扭曲的空間,導致了物體在其內部的趨勢運動。
越是質量龐大的天體,對於空間的干涉能力就越為明顯。
這表現在現實世界,就是質量巨大的天體所擁有的的引力也就更加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