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想到剛才言談中,楊猛說自己曾經出去走過鏢,做過鏢師,那就是天南海北的闖過,見識不俗。
再加上識文斷字,周氏心思一動,突然覺得,此人可堪造就。
於是把心一橫,定了定道,“此事在酌人打聽打聽,要是沒什麼問題,就是他吧!”
周氏一錘定音。
古代人成親,本就沒有現代這般麻煩,只要兩家相看,覺得滿意,過得去,便可當即定下。
周氏也不例外,她已看過楊猛,該問的也都問了,再派人去檢視一番,傳言無誤,那這人她就替宋惠英定了
半個時辰後。
周氏一夥人,拎著買來的東西,大包小包的回了宋家村。
此時宋老爺子,也在家中下人的通知下,得知了大郎,三郎歸來的訊息。
遂向王侍郎告了假,火速趕回家中。
三日後。
宋家大擺宴席,慶祝兩名孫兒得中舉人,宴席的地點就設在宋家村老宅。
一開始的時候,按照宋誠忠,宋誠義的意思,是宴席分成三份。
一部分設在宋家村,一部分在縣裡宋宅。
還有一部分達官貴人,也就是榆林縣地位比較高的土豪鄉紳,請他們去酒樓用餐。
但這個提議,很快便被宋老爺子,大郎,三郎,宋青苑等人,聯手否決。
用宋老爺子的話說,他們這一代根,便是在宋家村,新建的祖宗祠堂也坐落在此處。
那麼榮光,也要在這裡慶祝。
還有一點就是,分成三處,宋家必然要分派人手過去張羅。
既是慶祝,自然要一家人一起,若是分散,反而失了本意。
所以一番探討之下,還是決定,地點就定在宋家老宅。
這日一大早,村裡的婆子,大姑娘,小媳婦,便紛紛趕至宋家幫忙打下手。
做些切菜,洗菜,傳菜,上菜的工作。
而主廚的掌勺,是宋青苑特意從百味樓請來的大廚。
光這一個廚子,一天的工錢就是五兩銀子,在這小小的榆林縣,宋青苑也算是花了大價錢。
“把那雞鴨都擺盤,準備好了,一會兒就酌人上菜。”
“還有那削掉的土豆皮,不要隨處亂扔,都收好放到筐裡,以防踩到滑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