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不曾在榆林縣出現過的盛況,又一次來臨。
路過的百姓不禁想到,宋記遊樂園,宋記百貨市場,宋家的各個鋪面開業時的情形。
“果然,咱這榆林縣還得靠宋家,宋家在這兒才熱鬧。”
“那可不是!”
“咱們縣城,很久沒有這麼熱鬧的時候了!”
“這還多虧了錦寧縣主的奇思妙想,讓咱們榆林縣的熱鬧,一波接一波。”
“對!對!對!”
“今天不知,又有何熱鬧可看?”
“這事兒我聽說了,是關於學子的。”
普通的老百姓,站在街道兩側議論紛紛。
文人雅士的東西,他們不跟著擺弄,但是卻擋不住他們的好奇之心,忍不住駐足觀望。
這次又是什麼事兒呢?
此疑惑升起,很快就有聚友軒的管事,也就是現在的負責人,便給出了答案。
“學子報出刊,十文一份。”
“此刊中不但有我榆林縣優秀學子所作文章,更有縣令大人親手賦詞。”
“甚至是當今狀元陸銘軒,也有文章留於其上。”
“機會只此一次,欲購從速。”
陸銘軒!
狀元郎!
這個名字在榆林縣,可謂是如雷貫耳,甚至這其中有不少學子,與陸銘軒打過交道。
可是如今陸銘軒,不但入朝為官,更是進了翰林院,兼左春坊庶子,教導小皇孫。
此等地位,在一眾榆林縣學子心中,已是高高在上,與他們天壤之別,只可遠望,在不可近觀。
今日突聞,陸銘軒的文章處於學子報之上,眾人豈能不心生盪漾,激動萬分。
“來,給我來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