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說得好,窮家富路!
越是那窮困潦倒的百姓,生活尚且難以為繼,哪有那多餘銀子供人趕路。
“你家裡現在是個啥情況?”
“家中的孩子怎麼沒都帶過來?”周老姨娘疑惑不已。
周氏這次前來,只帶了兩個孫女,一個孫子,還有一名車伕,一名貼身照顧的下人,子女輩的一人也無。
這種情況就讓人感到很詫異了。
“家裡忙。”周氏說道。
這話她真沒撒謊,宋家現在產業多。
就連遊手好閒的宋誠義,和懶散邋遢的李氏,手頭上都有一大堆事情要做。
至於宋青苑和宋青茉,也是把事情安排好,才抽出空當陪她來的。
“最近這幾年家裡還不錯。”周氏簡單的說了一下。
“先前朝廷頒佈政令,說開荒地可免五年稅,我們家裡人一口氣開了不少。”
“又把手中閒散銀子拿出來,花錢僱人又開了一些。”
“這幾年地逐漸肥沃,慢慢養起來了,家裡在田地上這一塊,收入也跟著漲了不少。”
“還有我們家老大……開了傢俬塾,給孩童啟蒙……”
“我們家老三那房,養雞,養鴨,養豬……”
“老二這房開了幾間鋪子……”
周氏說道這裡伸手一指,“悅兒和四郎就是二房的,茉兒是三房的。”
“大房有一兒一女,都成親了,這次就沒跟過來。”
周氏說的這些,是她在路上和宋青苑,宋青茉等人商量好的說辭。
刨去受到朝廷褒獎,宋老爺子當官,周氏被封誥命,宋青苑被冊封為縣主的事。
所以周氏也不算撒謊,只是說的簡單了一些。
周老姨娘一聽樂了,“那你家這日子,還正經不錯!”
周老姨娘看到幾人後,就覺得周氏現在的家庭條件不差。
聽了這番話後,果然再次證實了她的猜測。
“做生意和開私塾都好。”
“生意能賺錢,家裡得了實惠,私塾能賺名聲。”
“在這兒老百姓眼中,文人學子都金貴著呢,他們最看重的就是這名望,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