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國子監的當權者,會看到宋家得利而無動於衷嗎?
宋青苑不願意以惡意揣測人心,但未雨綢繆,亦不可不防。
這麼想著,宋青苑微微一笑。
“我倒是有一個想法,林大人何妨一聽?”
“哦?”
林祭酒眼睛一亮,來了興致,“請說!”
“首先,聚友軒是我在榆林縣時所起的名字。”
“現在既由國子監出面開辦,隸屬朝廷,那這個名字,是不是也該改一改?”
宋青苑清澈的目光,注視著林祭酒。
林祭酒點頭,“確實不好混為一談。”
“那依你之見,叫何名為好?”
林祭酒反問回去。
“國!學!館!”
聚友軒名字文雅,意聚天下之友,帶著私人性質。
國學館以國為單位,著重突出了朝廷,意欲點明其官方性質,更據權威性。
“國學館?”
林祭酒輕聲重複。
“這個名字很好!”
沉穩,莊重,也能體現朝廷對天下學子的愛護之心。
“這個可以!”
林祭酒應下,既而問道,“你還有何想法,一併說來?”
改名只是拋磚引玉,宋青苑必有下文,林祭酒側耳傾聽。
“咳!咳!”
宋青苑清了清嗓子,表情嚴肅,接下來她要說的話,才是真正的重點。
“國學館既是國學,那便不要拘於一地。”
“我要求府城以上必開國學館,如果有條件,大的縣也要開設。”
說道這裡,宋青苑聲音一頓,繼而解釋道,“京城是大齊國都,是最繁華,最富庶之地。”
“即使同為寒門學子,京城與地方的亦差距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