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是突圍了,沒錯,但是這支部隊居然和第七戰區的一支直屬部隊把蕪湖給光復了。只是軍委會那邊已經下令讓第八十三軍撤出蕪湖了。”那名年輕參謀依然喋喋不休地說道。
李參謀緊皺著眉頭說道:“何參謀,撤出蕪湖也是正常的,蕪湖現在根本就沒有具備堅守的條件,沒槍沒炮沒援軍,就連最近的援軍也是在宣城方向。”
“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軍委會是一個小時前傳送的撤退電報,可那第八十三軍愣是聯合第七戰區那支突圍出來的直屬部隊把蕪湖給光復了才撤退的。”那名何參謀依然是滿臉興奮,彷彿這是一件非常值得讚揚的事情。
而在這兩名參謀身後將這些話語聽了個一清二楚的何應欽卻是將眉頭緊鎖了——他總覺得,這不是個好事情。
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這句話那是說古代的:由於古代通訊相當不發達,而戰爭也是個非常講究時機的東西,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戰機,所以當戰機出現時,再請命君王,那已經戰機錯失了。
可這是現代了,在通訊如此發達的情況下,還有部隊敢抗命,而且是立功了,這可不是個好兆頭,要是這種風氣成為習慣了,那對國軍那句“軍人當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話,可是造成致命衝擊的。
所以,何部長心裡邊有了想法,而且他在前幾天就聽到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傳來的電報,說戰區的直屬機關以及部隊已經全部過江了,也包括了他何部長一手催化建立的德械加強團——第三戰區直屬第一團。
那麼這一支第七戰區(即南京衛戍區)的直屬部隊是從哪裡來的?是哪支部隊竟如此大膽戰場抗命?
像這麼一支直屬部隊,那必定是中央軍的部隊,所以何應欽必須要搞清楚是何人所為。
於是,何部長回到了辦公室,他撥出了一個電話:“喂,我是何應欽,給我接特務處,我找戴處長!”
電話接通之後,何應欽開口說道:“喂,雨農,我是何應欽。我現在需要幫我查一下,在蕪湖與第八十三軍所部一起光復蕪湖的部隊是中央軍的哪支部隊,我需要最快時間知道。”
“好的,教育長。”電話那邊傳來了一個低沉的聲音,然後結束通話了。
……
PS:第五更了。不容易啊,終於趕上了。
感謝起點書友等待停泊的風的月票兩張!
感謝起點書友愛看書的大兄弟、angw12、700926的月票各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