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不錯,這種會議有點類似於後世的骨幹交流會。
張天海深呼吸了一口氣,站了起來說道:“師座,卑職認為,敵軍進軍至蕪湖,沿太湖方向進犯我泗安、廣德兩縣,再加之敵軍主力正不惜一切代價猛攻無錫,其戰略目的必然是合圍南京!在合圍南京之後,再對南京發動最後進攻!”
張天海所說之言論並非是憑空猜測想象的,是前世二十一世紀在軍校唸書之時,軍事學院的教授有針對南京保衛戰時日軍的作戰意圖來講解。
雖說二十一世紀的軍校以學習資訊化戰爭為主而進行的培養,但是也有一門軍史課程是專門研究學習近代而至二戰時期的經典戰例的。
“哦?那就請張團長你繼續講解一下,你的預想之根據。”宋希濂饒有興致地提問張天海,顯然,他的設想與張天海的設想所相接近。
“無錫城是南京的外圍的最後一道大門,且無錫位置險要再兼之交通發達,日軍若拿下無錫,定會兵分幾路猛撲南京,至少三路。若是兵分三路,一路沿滬寧路進發襲取鎮江,再行向南京進逼;一路則沿宜興、溧陽、句容方向,直犯南京;這第三路,則必然會先趨廣德經宣城攻蕪湖,截斷我南京守軍退路,爭取一舉將我十數萬主力大軍殲滅於南京城下!”張天海的思維邏輯很清晰,因為這就是日軍後來拿下蕪湖之後攻略南京的作戰計劃!
聽著張天海的分析,在座的諸位軍官沒有一個人是笑得出來的,如果日軍真是按照這個計劃進行,進展順利的話,合圍南京十幾萬大軍於城下絕非難事!
“照你剛剛分析的,日軍至少會分兵三路,那如果是再多分兵兩路呢,你覺得會投放在哪裡?”宋希濂打量著張天海,目光中帶著欣賞,這是他頭一回覺得上頭的長官在看人上面是很有一套的,居然還能在他三十六師發掘出此等人才。
“最多四路,不可能再多了。而且分出來的這一路絕對是去打江陰要塞的,這樣他們的海軍就可以橫行於長江之上,阻斷我南京守軍的北渡之路。卑職要說的說完了,如有不當之處,請各位長官提出指正或批評。”張天海說第四路敵軍會去打江陰要塞時,那語氣可是十分肯定的。畢竟,熟知歷史是穿越者最大的優勢了。
“很好,我覺得張團長說得很好。”宋希濂是發自內心的讚揚的,沒有絲毫的吝嗇,“各位旅長、團長,你們還有別的不同的見解嗎?可以提出來一下。但說無妨。”
……
PS:又是美麗的一天,更新總是來得如此及時,這是老夫所萬萬沒有想到的。
看啥,趕緊投票,月票、推薦票,全部都要!
感謝起點書友默默看書13年打賞的500點幣以及月票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