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朝露招進來的,但是卻在入所初期由她幫著帶。給這個剛畢業的孩子派低年級律師該做的活兒,朝露自問絕無厚此薄彼之意,她卻總有不滿,那種不情不願臉上也帶了出來。連一個月都沒熬過,沉不住氣的小女孩便爆發出來,“我發奮刻苦數年,去美國留學讀哈佛法學院,不是為了做這種低階工作的!”
朝露那時已經幫她收拾了幾次爛攤子,聞言連生氣的情緒都沒有,只是淡淡反問道,“那你要做哪種工作?”
“我要見客戶,”小女生在說起自己的要求時毫不卡殼,“跟你做一樣的事。”
“你做不了,”朝露實事求是,“你現在連走路還走不順,就跟我說你要去參加跑步比賽?”
小女生轉頭就向老闆告狀,說朝露給她穿小鞋,要求換個高階律師帶她。
不過換了人,她這副氣性不換,照樣也是行不通的。果不其然,一年不到就被律所辭退了。
娛樂圈也是一樣,圈裡從不缺好看、努力又有演技的年輕孩子,但為什麼有些人是流星,有些人卻常青?
蓋因努力的動力來源本身不同。
如果你是為了結果努力,那麼你可能缺乏耐心,沒有底線,為了紅什麼捷徑都願意走。如果你是為了過程努力,那麼只要你感覺自己在不斷提高,即使名氣不大,依然會獲得滿足感。
鬱楷是後者。
他曾跟她分享過在淘寶上當無名模特時代的故事,一天十幾個小時的拍攝工作,換上百套衣服,擺各種pose,笑到臉上的肌肉都在發抖。別的模特一心想著趕緊拍完收工好去玩耍,他卻會主動跟攝影師討論這樣可不可以、那樣會不會更好。
他配合度高,善於虛心請教,別人自然樂意指點一二。久而久之,鬱楷的拍攝速度越來越快,成片在淘寶上的點選轉換率遠超於其他男裝模特,等他檔期的廠家也越來越多,才一度在淘寶男裝頁面上造成霸屏的盛況,被尋找新人的許正一眼相中。
他的成名之路,可謂是一環扣一環。
旁人看他只覺得他命出奇的好,殊不知,機遇也靠自己創造。
許正捧紅的明星十個指頭都數不過來,但常青樹依然稀少。究其原因,無非是利益分配還有演員對自我的定位問題。
有了名氣後想賺快錢很容易,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繼續跟自己的伯樂一起工作。許正對旗下藝人的要求高、工作量大、錢給的少,所以他曾經捧紅的人自覺翅膀硬了就會離開,這也是市場供需平衡決定的。
不過這些人離開許正之後還能繼續紅多久就見仁見智了,其中不乏後繼乏力的厚著臉皮回來求他帶著飛。
鬱楷雖然是樂娛一哥,賺得也不多,大頭永遠都是許正的。自從兩年前爆紅以來,圈內不少經紀公司對他丟擲橄欖枝,給出優厚的條件,但是鬱楷選擇老老實實地待在樂娛。
他看重的不是自己能否在這兩三年內吃掉所有以前角色的紅利,他更看重許正作為高產編劇能給他提供的平臺。
只要不斷透過作品提升自己的演技,還怕將來賺不到錢嗎?
道理雖簡單,本末倒置的人卻太多。
買櫝還珠的故事,隨時隨刻都在我們身邊上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