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內娛頂流遊進了我的魚塘> 第55章 此去揚帆濟滄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5章 此去揚帆濟滄海 (1 / 2)

在農村的這幾年,有苦、有累、也有甜。

謝曉晨原來吃不飽、穿不暖,是同齡人裡面當之無愧的小個頭,但是在農村大家一起賺工分、吃大鍋飯。即便缺乏油水,食堂的伙食仍然滋養了他,各種農活磨練了他的身體,他的個子蹭蹭地往上長,一直長到一米七八,超過了很多曾經欺負他為樂的人。一馬步、一聲吼、一咬牙、一叉腰,180斤的麻袋也能扛得起。

當時老鄉家有誰蓋房子或上樑,他經常去幫忙,一是討好人家以後在村子裡的日子好過些,另外一個原因是幹活的人都可以吃到香噴噴的西紅柿雞蛋臊子面。

再加上生產隊隊長女兒蔡琳時不時拿她的口糧救濟他,謝曉晨的日子比原來好過了很多,清秀削瘦的臉上總算多了一點肉。

那些年,他一直暗戀和苦戀著這個女孩兒,她有一雙閃亮的黑眼睛,長長的睫毛一眨一眨,看他的時候也脈脈含情。然而,就當時的觀念而言,兩人的家庭條件相差實在太大了。在外人面前,兩人僅僅是眉目傳情,從來很少互相說話。後來她進城當了工人,成了先進的領導階級,而他還在鄉下插隊務農,放眼望去看不到任何出路,一切未說出口的情愫便不了了之了。

從1976年開始,先後兩批招工回城沒有謝曉晨的份,或者說他壓根就不知情,等到有知青離開才知道有過這麼一回事。他的心情一度非常沮喪和沉重,但並沒有沉淪,依舊在苦苦的掙扎著、努力著。有些知青看不到希望,開始打架鬥毆、偷雞摸狗、或是流氓犯罪,但好在謝曉晨已經長成大個子,沒什麼人敢主動以武力招惹他。

1977年10月下旬,全國各大報刊公佈了恢復高考的訊息,並透露77級高考將於冬季在全國範圍內進行。

謝曉晨知道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來了,立即投入了緊張的複習當中。他白天在地裡幹活,不可能帶厚厚的教科書下地,口袋裡面頂多揣幾張紙。他便利用晚上收工的時間,把教科書裡看到的、自己覺得是要點或者問題的寫成提綱。

到地裡幹活總有休息的時候,當休息時村民和知青們坐在一起說笑聊天,謝曉晨就在旁邊找個田埂坐下來,認真習讀他自己歸納總結的那幾頁紙。

年輕的知青們都覺得他不太合群,有人調侃他說,“喲,這可是未來要做大科學家的人啊!”

還有人跟他並無過節,就是看他這副獨來獨往的樣子不爽,莫名其妙就挑釁道,“呸,他要是能考上大學,我的姓倒過來寫。”

謝曉晨聞言只是笑笑,沒說什麼,在他最難熬的日子裡,各種不堪忍受的體罰和虐待都經歷過了。這些蜜罐里長大的孩子,不過是暫時離開父母下鄉種田罷了,他們自以為傷人的言語對他來說又算得了什麼呢?

事實勝於雄辯,他會讓所有瞧不起他的人目瞪口呆、後悔不已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1977年的冬天,謝曉晨同全國五百七十萬考生一起走進了曾被關閉了十餘年的高考考場。當年全國大專院校錄取新生二十七點三萬人,錄取率4.79%。他所在的蔡莊生產大隊一共有80多名知青,20多名本地學生,多少人報名高考他不知道,但只有他一人考上了大學,名列溫州市第十五名,越過了省外重點院校分數錄取線,被武漢大學優先錄取。

收到轟動全村的錄取通知書以後,謝曉晨在路上碰到一個曾經喜歡暴打他的知青,對方斜著眼上下打量著他,說道,“恭喜你啊,你現在可是從鞋幫升到帽簷了。”

他一時語塞,不知怎麼回答對方。沉默一會兒後,他才淡淡地說道,“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蔡莊生產大隊這個雞窩裡飛出了一隻金鳳凰,固然有人始終看他不順眼,但也有人態度驟然改變。另外七名跟他是點頭之交的知青提議在他離開前聚在一起,他們吃了一頓與他合影留念,並希望他在照片上題詞,借他這個新出爐的大學生所書吉言儘快回城。

謝曉晨想了想,他這些年學業荒廢,好久沒有讀詩詞了,唯一看的一本小說還是蔡琳偷偷塞給他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高考前臨時抱佛腳只來得及補習數學,語文還是靠著小時候父母給他打的那些底子勉強過的關。

回想到雙親俱在時,他也曾少年不知愁滋味。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