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子靖雙手握劍反覆不停的揮動著,只有兩式基本劍術的抹跟撩。這是昨晚闕亨教會他動功功法後,他將劍術中的抽、帶、提、格、擊、刺、點、崩、攪、壓、劈、截、洗、雲、掛、撩、斬、挑、抹、削、扎、圈二十二個基本動作都試過無數遍後,才找出最適合自己運力方式。
每個練武之人對自身力量的理解跟運用方式都會有些許的不同,所以練動功法前,最好能先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動作跟運力技巧,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動功法其實說穿了,就是將原本外放的力量轉而內收,經由經脈貫通穴道而後才進入穴輪。動功法跟坐功法兩者最大的不同是,坐功法是蓄氣于丹田,動功法則是練力入穴輪。
之前凌子靖練劍時總是想著怎麼使勁能夠力更大、劍更快,劍隨身走,以身帶劍。現在卻是儘量求穩求實,務必將最大的本力內收入經脈,運用本力透過經脈衝擊穴位。以前練筋骨皮是練本力,現在練經脈穴為的是練內力。
抹、撩兩式基本功來回變換,配合呼吸吐納,站立著純用上身施展,全身心的投入努力將整個力量透過經脈貫通穴道。
原本一個上午下來,凌子靖已經貫通了陽池穴和外關穴抵達曲池穴。要不是林健雄幾個人到了,他們倆又要向前探路,可能當時就能打通曲池穴了。
之後他們將探路的行程又向前加了一小段,爭取能有更多的時間練功。
凌子靖現在用的是寬劍,所謂的寬劍就是比正常長劍短三分寬三分劍脊更厚三分,劍身沉重。
他像是又回到小時候在師門練劍的感覺,那時師父會在一旁唸叨,就像闕亨現在一樣。自己則是體會著劍與身體跟肌肉間的互動,自得其樂。這時他感受著力量在經脈跟穴到衝擊的力量,不願停止。
本力一下貫通曲池穴往上走,順著微微滯澀的經脈突進,集中到雙肩的肩井穴上。之前感覺不到的脊柱穴輪,現在忽隱忽現的漸漸清晰。肩井穴是通到穴輪最後的一個大穴,只要一過肩井穴就能直通穴輪。
凌子靖感覺到肩井穴前有層穴膜,無論如何運勁使力,那道膜韌性十足,就是突破不了。之前在陽池穴時遇到過穴膜,闕亨教他的時候說過,每個穴膜都是一道關卡,需要慢慢用本力磨掉才能透過。
不過他陽池穴的穴膜是本力一發勁就破開了,所以這時他還是決定用硬碰硬的衝開。
穴膜堅韌的阻擋著本力衝擊,但是穴輪的跳動也更加明顯。凌子靖感應到兩著間的互相連動,多次運勁發力,但穴膜就是牢牢的無動於衷。
這時他連二十二式基本功不同的運勁方式都用上,可是衝不過去就是衝不過去。但這時卻是感到穴輪在脊柱上轉動著,似乎提醒他只要透過肩井穴,就能進入其中。
凌子靖感應到的穴輪位於脊柱第四到第六塊之間,主要是連結雙臂經脈,所以也叫庹輪。
依照闕亨的說法,脊柱九穴輪分別對應的是天、地、心、肝、脾、肺、腎、庹、髀九輪。庹、髀兩輪是最好練的,因為對應的是臂跟腿。
凌子靖無意中伸展了下脊柱,卻感覺穴輪似乎有股引力,將本力帶得更有勁的衝向肩井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