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來你野心不小,雖然這些我聽不太懂,但也必定鼎力相助。”
整個中午,酒廠的忙碌氛圍讓這座沉寂了十多年的院落重新煥發生機。等老洪給學徒們分配好了工作任務,隨後把李明超他們叫去家中吃個便飯。
下酒菜依然簡單,但老洪卻從家中的泥窖裡搬出七八個罈罈罐罐,形狀大小和封泥各不相同,看上去都是沒開封的陳釀。
“吃飯的時候,也談點正事吧,這就由李老闆來拿主意,我的意見你作為參考就行。”
老洪說著,讓王軍抬出一張大桌子,每壇酒旁邊都放了一張宣紙。隨後李明超端來一隻大籮筐,裡面分類裝著各種五穀雜糧。
老洪拿著一杆秤,稱量並寫好每一罈酒的用糧比例,最終由李明超計算並匯總釀造所需的資金時間成本,好安排進一步釀造計劃。
“這三壇清香型頭曲適合做平價散酒,高溫發酵週期在一個禮拜到半個月不等,用糧差別不大,都是本地大規模種植的豌豆和高粱。”
“這兩壇是濃香的生料發酵,至少六十天週期,用糧比較雜,不過本地也能買得到,適合作為精品散酒,或者繼續中溫窖藏。”
“這壇是改良的苞谷酒,週期最快,十天之內就能出窖,但蒸餾之前的出酒率不好控制,42度的口感最佳,能賣高價錢。”
“最後這兩壇就是珍藏了,用糧更雜,其中的稗子、蕎麥和橡子還需要在鄰縣才能買得到。主要是用小曲和麩子發酵,入池的水分溫度最難控制,只能在每年五六月的最佳時機釀造,出窖之後建議封存至少一年。”
李明超聽著也不停記錄計算,同時要參考工人數量、場地容量等資訊,這些資料雜亂無章,他必須在近幾天內做出最合理的安排,讓酒廠發揮出最高的釀造效率。
筆桿子活很快忙完,老洪又把酒罈依次開啟,讓李明超親自品嚐。空說資料之外,這當然是最直觀的感受方式。
雖說每種酒只嘗一口,但七八口下來李明超也有點飄飄然了,喝酒最忌諱混雜,這樣極其容易上頭。
不過總體而言,老洪的技術確實厲害,每一種都讓李明超拍手稱絕。只要品質有保障,其他的都不在話下,李明超已經能預料到第一窖大賣的場景。
“你們先忙,我去縣裡辦點事,咱開張後的第一炮必須打響!”
李明超這是打算去縣城租一間小門面,作為自家酒廠的首家專營店。除了擴大影響力之外,也能作為首要銷售渠道。
在十多年前,由於政策等等原因,店面是很難直接租用的。酒廠的銷售也主要以訂購和散銷方式進行,但酒廠畢竟地處山溝,這樣的銷售效率實在太低,所以門店是當下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