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恐懼!為了國王!勇敢前進!”
舉著指揮刀的軍官再次大聲激勵著自己的部下,但在他話音落下之際,從前方飛來的一枚子彈精準地擊中他的前額,在他那滿是皺紋的額頭打出一個血洞,脆弱的鉛彈隨即在其腦內炸開,和腦組織攪和在一起。
看著仰面倒下的敵軍軍官,一名單膝跪地的獵兵不屑地往地上吐了口唾沫,罵道:“該死的希爾迪人,到地獄去為你們的國王而戰吧!”
說完,他也顧不上繼續裝填彈藥,壓低身子和其他戰友一同往左右兩邊撤離——先前意圖在周圍遊蕩的騎兵已經在火炮的威脅下不得不拋棄多具屍體撤離戰場。
已經經受過大革命的魯蒙共和國廢除了獵兵中不成文的禁止射殺軍官的規定,相反,軍官們還鼓勵獵兵儘可能在兩軍交戰前先將敵軍軍官射殺。
在失去軍官指揮的情況下,敵軍步兵的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會遭到極大的削弱。
現實也的確如此,失去軍官的這隊希爾迪步兵本就因為巨大的傷亡而士氣大跌,眼見軍官被敵軍獵兵射殺,他們頓時戰意全無,開始停滯不前,想要向後撤退,不僅是他們,戰線上的其他幾隊也遇到了同樣的遭遇——他們的軍官都被射殺,本身也出現了較大傷亡。
第七旅的線列步兵們注意到了希爾迪步兵的異樣,沉寂下來的鼓點於是再次被敲響,士兵們也伴隨著鼓點有節奏的踏步前進,拉近和敵軍的距離——在兩軍距離縮短至不到一百米的位置後,鼓點消失,士兵隨即停下,開始檢查槍械。
數秒後,他們再次舉槍,向面前的敵軍再次打出一輪齊射,這一輪近距離齊射就如同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隨著更多人的中彈倒地,希爾迪步兵終於崩潰,他們紛紛轉身逃跑,連帶著那些奧卡洛斯人組成的連隊也緊跟著後撤!
眼見敵軍潰敗,士兵們歡呼著,卻沒有追擊敵人,因為敵軍騎兵已經去而復還,讓他們不敢貿然破壞陣型,給敵軍騎兵可乘之機。
……
在科倫丘陵的其他戰線上,克梅林軍隊與奧卡洛斯聯軍的交戰還在進行著,然而並不是每支軍隊都有第七旅這麼好的戰績,除了同樣來自魯蒙共和國的第一師外,其他軍隊都面臨著或多或少的壓力。
沒有裝備使用米尼彈的線膛槍,而是使用這個時代最普遍流行的滑膛槍作戰的共和叛軍不得不將和敵軍的距離縮短在一百米內再相互開槍射擊,這種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回合制”和排隊槍斃,雙方靠的不是武器,而是士兵自身的作戰意志和勇氣,在勇氣耗盡後,就是他們落敗的時候。
接連幾天的交戰中,克梅林軍隊與聯軍各有勝負,而後者也很快察覺到了其中的異樣,第七旅和第一師負責的那段防區產生的傷亡是最大的,而且根據他們的觀察和軍官的彙報,那兩支軍隊使用的武器射程和射擊精度都遠遠高於普通滑膛槍,而且他們在裝填時也是使用早就被盯上的白色物品。
憑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來自希爾迪王國的統帥菲裡·德哈恩中將推斷那些士兵使用的是線膛槍,而且那些精銳計程車兵很有可能就是魯蒙共和國派來的正規軍——這很顯而易見,這兩支部隊不論是武器裝備還是火力都勝過那些共和叛軍,除了魯蒙共和國的正規軍以外還有什麼可靠的推斷?
然而就算他們推斷出來了,可連續幾天的戰鬥還是沒能繳獲到哪怕一支敵軍使用的步槍和那種白色物品,他們的軍隊始終處於潰敗一方,又怎麼能繳獲到勝利者的武器裝備?
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