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毛又開始吹噓自己。
“厲害,我們該進去了。”
上羚羊谷結構是A型,上面口小,下面空間大;下羚羊谷相反,是V型,上面口大,下面的空間很窄,有的地方真是,就一個腳掌那麼寬。
下羚羊谷的長度是上羚羊谷的2倍;上羚羊谷比下羚羊谷更熱門一些。
冬天去的話,必然還是下羚羊谷更好,光不能射進谷底,但是也有足夠的光源。
帶隊導遊們還給他們現場用沙子演示了羚羊谷這種奇特地貌是如何形成的,特別有趣,他們感覺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幾個傢伙還沒看夠谷裡的美景,但是到了下一夥人遊覽了,他們只好鑽出了下羚羊峽谷。
晚上由蒙特利爾警局的局長,請他們去比佛利山莊臭玫瑰餐廳吃飯,局長還給了他們五張參觀好萊塢的套票,就是進到裡面以後,所有的專案都不用買票了,隨便玩。
其實有兩張門票就夠了,只有賈西貝和大鼠蝴蝶需要用票,剩下的貓猴鳥進門都不用票。
五張票夠他們玩兩天了,所有的娛樂專案都能玩兩次。
好萊塢位於美國西海岸洛杉磯的郊外,是一個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
最早是由攝影師尋找外景地時發現的,大約在20世紀初,這裡便吸引了許多拍攝者,而後是一些為了逃避專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獨立製片商們紛紛湧來,逐漸形成了一個電影中心。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以及之後的一段時間內,格里菲思和卓別林等一些電影大師們為美國電影贏得了世界名譽,華爾街的大財團也開始插手電影業。
直至今天,隨著電視的普及,好萊塢始終是世界影視業的中心,聚集著美國六百多家影視公司,常被用作美國影視業的代稱“旅遊勝地”!
他們參觀的第一個專案,就是親身體驗電影中部分場景是如何拍攝的?
卡爾最喜歡的是電影魔幻世界,把(回到未來和希區克柯電影中的特殊拍攝效果重新展現,並請觀眾客串演出劇中的情節,一邊拍攝一邊解說。
因為演員都是觀眾串演的,所以都快把他們笑瘋了。
卡爾還特別喜歡閃閃發光的星光大道,它是洛杉磯娛樂文化上的“地標”,代表著對娛樂產業有傑出成就人的永恆紀念。
好萊塢星光大道是由南加州藝術家奧立佛·威斯慕拉於1958年籌建的,它是一條沿著美國好萊塢大道與藤街伸展的人行道。
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有超過2500枚五尖水磨石及黃銅的“星星”,鑲嵌在沿著“好萊塢大道”15個街區和“藤街”3個街區的人行道上。
“星星”代表著對娛樂產業有傑出成就的人的永恆紀念,記載著演員、音樂家、導演、製作人、音樂組合樂隊、戲劇團體以及虛擬人物等的名字,以紀念他們對娛樂業的貢獻。
“喵嗚……”
我準備退休後當演員!
然後上星光大道。
“卡爾,你現在也可以辭職當演員啊!”
“你當演員,也肯定是個好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