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順利!
等肯特和菲利普回到庇護所之後,聽完了他們的經歷,安楷滿意點頭。
他真心不在乎交易物件是誰,馬斯特也好,牛斯特也罷,只要能交易到足夠的材料,哪怕對方是個豬斯特他都不在意。
至於說馬斯特本人現在是死是活,或者是個什麼情況,那也是完全無所謂的。
雖說他讓菲利普和肯特注意赫爾託那邊倖存者的人品,但也並非非要這些人不可。甚至從其他城市尋找倖存者都是可以的,在這樣的世界,有這麼一個能穩定生活的地方,害怕沒人願意來?更何況沒有深交的情況下,誰又能說得清馬斯特的人品到底是好是壞呢,保不齊他是因為高壓統治而導致自己被推翻了呢?雖然這種可能性並不高,但也不是絕對沒有。
總之,成功交易就足夠了,其他的都是旁枝末節。
交易而來的材料送入物料庫,安楷甚至都沒有仔細去稱量,因為系統已經為他統計過具體數字了。材料和糧食的評定單位是不一樣的。
糧食是以斤來稱量的,除非是透過系統來製作食物,才會專門設定單獨的單位。
而材料的話,因為離開系統安楷就完全用不了,所以他很直接了當的將其直接歸入系統的計量單位之中。
就是和遊戲一樣的那種,一個單位的木頭,兩個單位的銅,三個單位的鐵這樣,簡單明瞭,方便統計。
他並沒有明確表示,非得一分一毫的誤差都不能有,那也太為難人了。
不僅僅是為難交易物件,同時也是為難肯特和菲利普他們,所以只要大體上沒問題,他就不會多過問。
這些材料算起來的話,對於地鐵和分基地的製造,真的只能算是小CASS,頂多能多造一些鐵軌罷了。
其實對他來說,交易材料確實是能有幫助,能幫他更快的將地鐵造好,但這種幫助到底能有多大呢?說句老實話,最多就是從一年期縮短到十個月這樣子。
糧食的產出是需要時間的,透過糧食兌換材料,就以最基礎的鐵為例,真要算起來,安楷只要在庇護所安裝一臺專門開採鐵礦的礦井,每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開採的話,就能穩定超出兌換所得。可以說,就現在而言,庇護所自產鐵錠的速度,已經超過了交易獲取鐵的速度。當然了,如果交易規模能繼續擴大的話,交易的方式或許能超過自產。
但這樣一來,運輸又成了問題,安楷是絕對不可能把鐵路安裝到地面上去的。
所以怎麼說呢,這裡面有個平衡的問題,不僅是兩種產出的效率問題,還有一個心理平衡的問題。
之前安楷明顯屬於是估算錯誤了,現在返回頭仔細想想,如果單純為了材料,他壓根沒必要搞什麼交易。
甚至讓菲利普和肯特去赫爾託就是個錯誤,弄什麼燃油,弄什麼材料……多囤積一段時間,瘋狂開礦不好嗎?
如果是之前的他,現在直接叫停這個交易都正常,可當他升起野心,想要在這個異世界做出一番事業的時候,這種交易,就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交易了。
就算收穫會比較小,就算會比較耗時耗力,但在交易的過程中,觀察交易者的人品,培養他們的依賴感,最終將其收入到庇護所內,成為自己的力量……這難道不必單純的末日求生更有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