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種植一切順利,沒有什麼問題。
藥物的話,我們之前從沒有種過,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不過還好,現在看來絕大部分的藥物都生長順利,並沒有出現死株的情況。
現在最大的問題其實主要還是在於土地肥力不足,你看這裡,種植箱裡的土層已經變成了黃色,而且有明顯的板結和開裂,這種情況肯定要想辦法的,否則以後一定會影響到各種農作物的產量。”
在一個種植箱前,安東俯身抓起一把土來,在安楷面前攤開,表情有些凝重的說道。
庇護所的種植產業,一直都和肥料脫不開關係。
最早期的肥料是化肥,當時安楷在外出搜尋物資的時候就找到過不少的肥料,支撐他完成了庇護所最早期的種植產業。
而後隨著種植規模不斷擴大,農家肥也被用了起來,包括肯特他們後來不斷外出尋找找到的肥料,勉勉強強夠用。
但現如今,種植規模一擴再擴的情況下,庇護所內的肥料已然已經不夠用了,如果再不想辦法,正如安東所說,估計用不了多久,各種農作物就會開始減產,這將直接影響到庇護所的發展和穩定。
化肥啊!
安楷摸著下巴,心裡思考著解決方案。
系統這邊倒是有很多辦法。
比如說最常見的各種化肥產品,以及更高階一些的營養液等等。
不過營養液並非直接作用於土壤,而是用來搞無土栽培的。
安楷之前就想弄無土栽培,只是一想到主基地這邊反正也會將各種重工業設施轉移走,所以暫時就沒有上馬這個專案。但如今主基地這邊所有空間都已經利用了起來,下一步如果要繼續擴大種植規模的話,只有兩個方向可以走。要麼就是繼續擴大種植面積,也就是擴大主基地的面積,要麼就是上無土栽培的專案,透過一層層的管道疊加,以營養液為主要肥料,來進行無土種植。
兩種方法裡,安楷當然更傾向於第二種。
無土栽培乍一看,貌似是比有土栽培造價更高,但在空間利用率上卻截然不同。只是一味的擴大種植面積,不斷的將主基地的面積跟著擴大,利用率低是一方面,農民們照顧起來也會更加麻煩。
像是安東這樣經驗豐富的農民還好一些,換做一個經驗沒那麼豐富的,一天能照顧的土地面積是有限的。真要無限制擴大的話,屆時必然需要更多的農民,而且當庇護所擴大到一定規模時,就必須要考慮承重的部分了。透過系統建造而成的房間,自帶承重效果,但這是有極限的。
安楷不準備對主基地的整體結構進行大改的話,現如今這個局面,差不多就是最佳狀況了。
可以縮小,但不能繼續擴張。
另外,有部分植物,是更適合在水裡面成長的,種植箱的存在,反而等於是限制了這一類植物的生長。
很有意思的是,幾乎所有有根系的植物,都可以以無土栽培的方式來種植,但其中卻有一部分,是完全不適合種在土裡的。
另外還有一點,透過系統進行無土栽培的話,農作物的成長效率也會更高,各種作物的產量也會提升,甚至能提升品質等等,總而言之就是,無土栽培是庇護所未來必然的發展方向,早做完做,其實區別真的不大。
早做,材料方面可能會比較緊張,卻能更好的享受到無土栽培的好處。
晚做,材料可能會更加充裕,這方面壓力較小,但在這個中間等待的過程裡,必然還會有其他的壓力出現,比如說土地肥力不足等。
土地肥力不足其實很好解決,上化肥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