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急功近利者原則上並不適合來種植水果,特別是需要樹齡比較大才能有很好品質的水果,如楊梅、香柚。這種長期性要求經營者能夠堅持。
因此水果一旦開始種植,需要幾年如一日地進行管理,就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原則上不能中間說停就停。特別如桃、葡萄這類修剪量較大,而且樹冠管理作為重要內容的果樹,一年不管基本上就很差的這種。
而且水果種植,初期需要的資金量是比較大的。
種植用地的問題先不說,光是初期栽種果樹苗的花費,很多農民就一下子拿不出來。而且在水果種植中,靠天吃飯的情況是實際存在的,這一點比糧食和蔬菜種植更甚。很多時候水果的種植成效,氣候或老天具有一票否決的能力。
無論是在沿海的颱風影響,北緣的超級寒潮的凍害,還是連續陰雨、低溫對座果造成的影響,病害的蔓延,還是洪水過場後導致的前功盡棄。
同時,水果種植依然是一個高投入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它的最核心因素依然還是人,在水果種植的關鍵環節或是關鍵時期,能進行最好處理的依然是人,而且需要強調的是,就算有高新尖的裝置,操作的依然是人。
對於小規模果園,如50畝以下,那麼最大的優勢就是經營者自己的勞動力,而對於再大面積或更大面積的農場果園來說,管理人員及操作人員團隊則很大程度上影響你的效率或成敗。
綜上所述,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果農,比成為一般農民要難得多,這個不是簡單的加大投資或者耗費精力就可以做成的,需要花費很大的精神和財力,才能有一定的成效。因此普通農民,基本上不具備轉變成果農的條件,所以就這一批從小鎮來的農民裡,果農只有一位,而且技能等級很低,根本不足以影響庇護所內的水果種植。
高品質水果的想法……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實現了。
品嚐著西瓜的安楷,在計劃書上打了個叉號。
他現在在做什麼呢?很簡單,繼續規劃庇護所的發展方向。
尤其是農業方面的細分。
就如同上面所說,農業大概分為種植和養殖兩方面,種植方面,糧食、蔬菜、水果、菌菇、草藥、野菜等,都要逐漸豐富並完善。而養殖方面呢,水產的話目前暫時看不到希望,蛋類的可能性也不大,主要就是產肉動物、產奶動物、特種養殖和寵物馴養等方面,有條件的話,同樣需要進行細分和規劃。
而這種細分規劃所對標的,是即將迎來的庇護所的巨大變革。
肯特那邊情況不明,但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情況良好,最起碼馬斯特是這麼彙報的。
一旦更多的人進入庇護所,庇護所成員數量爆炸般的增長,那麼農業生產就必然要進行細分,主要目的還是要和庇護所的等級制度掛鉤,不同等級享受不同的待遇標準,還有就是積分交易體系的建立,也需要以農業生產為記住來進行制定與衡量,這項工作關係到庇護所的發展和穩定,安楷可不能大意。
他不敢說自己能做到盡善盡美,但最起碼也要努努力,儘自己最大的可能,讓這個體系能夠順利搭建,且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在這個體系裡,肉,無疑是最寶貴的,而事實上在末日時代,肉類也一直都是最珍貴的食物之一,其重要性還在糧食之上。
下來就是水果了,水果普遍富含維生素和糖分,加上美好的味道,一度在某些減肥瘋狂的人群中,是主食最好的替代品。
然後便是蔬菜,蔬菜的重要性看似不高,實際上卻非常重要,人體必需的維生素C的90%、維生素A的60%來自蔬菜。此外,蔬菜中還有多種多樣的植物化學物質,是人們公認的對健康有效的成分,已知果蔬中的營養素可以有效預防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多種物質。
最後才是糧食,糧食當然也很重要,或者可以說是末日生存的核心要素,但糧食本身沒有什麼味道,吃多了容易造成體內澱粉含量超標等等問題……如果有的選,人們自然更希望自己的飲食結構能多種多樣,而不是光吃糧食。尤其是在可以填飽肚子的基礎上。
安楷庇護所在填飽肚子這個選項上,一直以來都不存在問題,尤其是如今和未來都會不斷擴大種植面積的情況下,吃飽本身並不是什麼難事,甚至根本不叫事兒。所以這時候就可以更進一步引入等級制度,等級越高的人,就能享受更多的食物。
不光光是糧食,蔬菜,水果,乃至肉和奶,這些都可以和等級掛鉤。
而且在同樣的等級內,食物也可以進行進一步的細分。
比如說糧食,可以分為粗糧和細糧。在和平年代,物資豐沛的情況下,人們開始追求粗糧的養生屬性,但在末日時代,相信九成九的人會選擇口感更好的細糧。
蔬菜方面,根莖類的蔬菜可以放在較低的位置上,而新鮮的綠葉菜,以及部分產量低價值高的蔬菜,可以放在較高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