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劉璋並沒有放棄成都,那你誰敢先跑?
劉璋看人都差不多到了,緊皺的眉頭舒展了一些,然後對少府點了點頭,少府的官位也就是相當於州牧的秘書。
這少府,年紀不大,年約二十五六,也算是眉清目秀,這人叫做向郎,字巨達,為人因為做事機敏,卻不失穩重,劉璋非常的看中此人,所以讓他當了少府。
少府走上前,對著所有官員先行一禮,然後朗聲道“羌人圍困成都多日,如今早攻晚鬧,成都一萬士卒早已疲憊不堪,各位有和良策?”
說完這個少府又回到劉璋的身後,說實話這裡的人,大多數沒有研究兵書,他們完全也不懂如何行軍打仗,看來劉璋真的已經是被逼到絕路了,不然也不會叫所有人過來議事。
比如這個將作大匠,他就是個管生產農具的,類似於工部。又比如宗正,他就是個管地方人口的,真要說會打戰一點的,那還不如是執金吾這個位置,不但搞稅收,他還類似公安的系統。
可惜董旻已經押入大牢,劉肈的聖旨遲遲沒來,所以也沒有殺,當然也不可能放,就一直放在那。
這時候還是大鴻臚王允開口了“劉大人,不如我們群策群力,讓百姓也一同守城,他們深知一但羌人入城,那是會如何光景,這樣我們可以使百姓同仇敵愾,共抗羌人。”
劉璋聽後點了點頭,覺得這注意不錯。
可少府這時候開口了“王大人,這恐怕不妥!”
王允一聽有些皺眉,粗聲問道“為何?”
少府略帶憂愁的說道“成都百姓百萬來計,可你又如何知道誰是忠,誰又是奸?”
被少府這麼一說也覺得有點道理,這萬一是羌人細作,你該怎麼辦?現在百姓可都是被限制在家裡的,如果你讓他們都出來了,那你可真管不過來。
王允冷哼一聲“如此幼兒之言,只讓百姓上那牆頭,守完羌人,便讓他們各自回家即可!”
不得不說,這官字真是兩張口,都很能說,被王允這麼一說,所有人也覺得不錯。
唯獨少府聽得是搖頭晃腦,緩緩開口“不妥,不妥,如此一來,幾日無事,奈何援軍如今時間尚不明確,多過幾日,此舉民憤難平啊!”
這一下並不是所有人都贊同這個觀點了,果然王允冷冷一笑“百姓並非愚夫,尚未分不清破城與堅守之別”
確實,如果破城和強迫他們去守城相比,再大的民憤現在也只能憋著,至少先守下這座城池,你才能去討論這後面的民憤。
最後被王允這麼一堵,向郎終於閉嘴了,畢竟王允說的也是事實。
大家都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看著劉璋,就等他做決定,畢竟到現在也就王允想出了一個辦法,其他人可沒轍。
就在劉璋正準備說什麼的時候,有一個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人,他開口了。這人是成都的光祿大夫,光祿大夫的作用就是成都的人事部扛把子,大小官員都要在他那走一下,官位也算不小。
這人不說話還好,一說話把所有人都嚇一跳“劉大人,僅靠百姓,毫無章法,並非長久之計,吾有一法,可解百愁!”
劉璋還沒說話,王允一聲冷哼“李大人,但聞其詳!”
這李大人一字一頓的吐出兩字“董——旻”
頓時在場的人全都一驚啊,這董旻滅殺衛家三百五十一口,還製作瞭如此之多的人彘,如此狠人這要放出來,萬一心懷怨恨,那後果不堪設想啊。
可還沒等別人說什麼,這個李大人繼續說道“董旻作惡多端,可英勇善戰,有他在可高枕無憂已!萬不得已,實屬難耐,不如嚴加看管,還可讓他將功贖罪。”
有些人是明顯覺得這不能相提並論,畢竟他殺了這麼多人,那些人又不能復活,這是事實,可如果他真有作戰能力,救下成都這麼多人,那貌似又好像確實有這麼幾分味道。
一時間大家都有些猶豫不決,王允也是一樣,他和董旻交好,可他是真不知道董旻如此喪盡天良,後來還因為差點被牽連,心中對董旻確實也有恨意。
可現在這時機,也確實妙到好處,所有會打戰的都出去了,就一個董旻是西涼那邊過來的,以前還打過外族,確實有不少的作戰經驗。
劉璋一個半桶水,這情況屬實有些“為難”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