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謝家未被抄家時,太姨娘就和長生相處甚好,只是後來得知明淨對長生有了情意,而長生居然又不願做妾,才對長生有了一些成見。┡文 學┡『
在她看來,長生雖然優秀,但是出身太低,實在沒有資格做她兒子的正妻,而兒子卻非要娶長生為妻不可,這實在太不象話了,因此才和長生有了一些隔閡。
這些事情長生也很清楚,也私毫不怪太姨娘,在這個出身勝過一切的時代,太姨娘不這樣想才不正常。
而太姨娘自從聽到明淨說長生在謝家被抄後不顧自身安危,一直在天牢裡陪了錦姝三個多月,出獄後又不嫌棄謝家墮入貧困,在明澈和明淨生死難料下落不明之際,又一直在謝家照顧錦姝後,後來又幫明淨擺脫老夫人逼明淨入贅一事,對長生就只有敬佩和感激了。而且經過生死之禍,她早已把出身和富貴看開,只要她的兒子好好地活在這個世,娶誰為妻有什麼要緊?
何況拋開出身,長生真的是一個優秀的女子。
兒子以後能有這樣一個有情有意有膽有識的女子陪伴終身,實在是他們母子的福份,而且長生還是在謝家處境最為艱難、明淨前程富貴全無半點的時候嫁過來的,在那種情況下,她有什麼資格嫌棄長生配不上明淨?
太姨娘越看長生越喜歡,一直拉著她的手不肯放鬆,明淨看到親孃這麼喜歡長生,一顆心全放下了,開始他還擔心太姨娘因為豆黃的事對長生有成見。
長生和明淨一邊一個高高興興地陪著太姨娘說話,雖然太姨娘早從明淨嘴裡得知他們成親的不容易,以及老夫人母子的種種責難,但是從長生口中說來,還是不一樣,種種艱難經過之後好象成了有趣的事。
太姨娘聽到明淨和長生去歸寧,居然被當地的鄉紳、縣令等人當成有權有勢之人百般巴結時,忍不住哈哈大笑,對長生淳樸的父母親人頓生好感。恨不得兒子和媳婦再也不走,就這樣一直陪著她親親熱熱地過日子,以後再給她添幾個孫子孫女,讓她一生的卑微和愁苦都成為過去。什麼老夫人、什麼謝家的富貴煙雲都再與她無關。
長生扶太姨娘坐的時候,故意動了一點小小的手腳,讓她背對著還跪在地上不肯起來的豆黃,然後不停地說東說西轉移她的注意力,心裡暗氣,難怪明淨這廝早上來時神色有些慌亂,原來他對自己說豆黃之事已經解決全是騙人的,這個大麻煩就在這裡,而且還枉想給她下馬威,等沒人了再跟明淨算這個賬!
而太姨娘一門心思只顧著與兒子媳婦說話,壓根就忘了還跪在地上的豆黃。
明淨的朋友與他是生死之交,謝家突逢變故後,他雖然沒有能力幫助身陷危難的明淨,但卻在第一時間託人出面買下了太姨娘,聽說豆黃是明淨的通房丫頭,冒著被人懷疑的危險,同時也買下了豆黃。
為了安全起見,他把太姨娘和豆黃在一個庵裡藏了一段時間後,這才在這座私宅裡妥善安置,對她們的生活安排的很好,從住到吃穿都極用心,服侍的人也全是可靠和善之人,處處都讓太姨娘感到舒適。
但對突逢大變的太姨娘來說,唯一的兒子身陷天牢生死難料對她的打擊是致命的,如果不是還懷著一線希望,恐怕她早已崩潰了,每天心心念唸的就是得到兒子平安的訊息,再多的錦衣美食也難解心頭的憂傷和焦慮,偏偏又不能對別人訴說,在這段時間裡,唯一陪在她身邊的只有熟悉信任的豆黃。
無論是出於什麼目的,豆黃都一直極細心地照料她、耐心地安慰她,和她一起擔心明淨的安危,和她一起為明淨落淚,得知明淨平安出獄後又陪著她一起喜極而泣,經過這段生死相處的日子,兩人之間已經有了母女般的情份,豆黃也曾求過太姨娘,說一輩子都要服侍她。
太姨娘明白她的心思,覺得她本來就是兒子的通房丫頭,一輩子留在身邊有什麼問題?就承諾若是明淨出獄並娶了正妻之後,就抬她做姨娘。
在她看來這只是小事一樁,豆黃本來就是明淨的通房丫頭,又有忠心耿耿不棄不離,還陪伴照顧自己,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抬她做一個賤妾再正常不過,就算明淨以後娶了正妻,還能容不下一個丫頭出身的妾室?只是她卻不明白兒子心中只有長生一人,根本再容不下別的女人。
明淨當然明白長生的小心思,他壞笑著看了長生一眼,索性配合起她來。他與豆黃自幼一起長大,不僅僅是主僕之情,更有一份親情在裡面,雖然老夫人逼他納豆黃為通房丫頭,但他心裡只有長生,根本就容不下別的女人,所以直到現在還與豆黃有名無實,就是豆黃留在他身邊一輩子也只能守活寡。
只是這次謝家遭變後,豆黃忠心耿耿地陪伴照顧太姨娘有功,他對豆黃是真心感激的,正因為感激,也因為以前的主僕情份,讓他必須要妥善安置豆黃,同時也為他和長生的幸福著想,就更不忍心豆黃一輩子做個有名無實的通房丫頭或妾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