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諸天科技之路> 第六百八十八章 戴森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八十八章 戴森雲 (2 / 2)

“一群爺們沒吃飯?回答老孃,有沒有信心?”

“有!!!”

“很好!”

“……”還沒露頭的嶽原舟無語,他沒想到公孫行居然還有這樣一面,也不知道從哪裡學來的。

就在這時候,正要繼續邁步的嶽原舟忽然腳步一頓,然後就聽到龍鱗的聲音透過通訊器在耳邊響起。

“老大,本艦發現一顆光譜異常恆星,其光度有顯著的明暗規律變化,初步經分析得出,應該恆星被頻繁遮擋所致。基建號已切換成巨型光學望遠鏡形態觀測......”

“哦?”

嶽原舟一頓,繼續駐足觀察了一會研究所的情況,覺得自己不參與似乎也沒什麼,於是轉身向艦橋而去。

當他來到艦橋內的時候,具體觀測結果已經出來。

於是便向虛幻投影看去,可這一看,嶽原舟就楞了一下:“額...這是?戴森球?”

還真是,哦...應該說是戴森雲,怎麼有文明這麼蛋疼建這玩意!

他很感興趣,有一句話說得好:沒有戴森球的文明渴望戴森球,能建造戴森球的文明不需要戴森球。

可不是嘛,所謂戴森球便是指技術文明用手段建造一個巨型人工結構,將整個恆星包裹起來,以此獲得其絕大多數或者全部能量輸出。

但因為一顆恆星的質量往往都佔據其構成的恆星系的99.8%左右,所以在恆星系內根本不可能擁有足夠物質建造裹恆星的戴森球。

那麼只能從別的星系搬運物質來建造,但既然都已經可以跑到其他恆星系了,那這個文明也就沒必要貓在一個地方利用恆星能源,宇宙如此多恆星,對於有能力大規模星際遠航的文明來說能源肯定不缺。

很少有文明建造戴森球就是如此。

戴森球當然不切實際,但戴森雲是可行的。

比如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就已經具備建造戴森雲的技術,也不需要增加新的理論突破,軌道環繞衛星或者太陽帆技術就可以用來建造戴森雲結構。

利用科技文明強大的工業能力,建造數目密集且環繞恆星的獨立結構,類似乎天空中的雲朵。無數太陽帆式的雲,構成一個巨大的環恆星結構。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可以模組化,便於逐步建成,對材料要求比戴森球低很多,而且各種‘雲’的尺寸可以自行選擇。但也有一個壞處,這樣一個恆星能源收集器的‘雲’將會改變恆星系統向宇宙發散的光強度。

如此,就很容易暴露在隱藏於宇宙深處的文明眼中。

就像現在這個文明,就被基建號發現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