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若是時間概念去描述,那麼第一個普朗克時間,嶽原舟全部算清了奇點包含的所有資訊,第二個普朗克時間,他在底層資訊上完成了擦除清理,第三個普朗克時間,他便將所有參與文明準備的資料引數以資訊的形式全部賦予到空白的宇宙底層資訊上,完成資訊預設。
這個過程十分繁雜,嶽原舟要將整一套針對田園時代宇宙描述的各種引數全部轉換並預設,若是沒有無限算力與諸多完美提前打包的資料,根本不可能完成。
實驗不是毀滅,毀滅一個宇宙遠比實驗簡單得多。
因為毀滅不用記錄資料,不用設定引數,也不用編寫資訊,只需破壞就行了。
可以說要毀滅一個宇宙,一個歸零者就夠了,但一個歸零者卻做不來這樣的實驗,所以才有合作。
在這次合作中,嶽原舟的作用看似並不大,可實際上所有參與文明都知道,這個編譯資訊的工作只有掌握資訊的嶽原舟能做,或者說做的最好。
歸零者組織不止一次重啟宇宙了。
但是沒有哪一次進行過如此徹底的資訊編寫。
而且只有在歸零時刻才能做這項工作。
在歸零時刻,嶽原舟完成了工作,而這三個普朗克時間則是迴歸文明能維持歸零時刻的極限,若不是實驗需要,壓根就不用維持。
按照正常演化,在歸零時刻之後,奇點將有兩個結局,一是歸於虛無,二是重新爆發成為一個三維大宇宙。
不過這畢竟不是自然的常規演化,所以歸零者讓它有了第三種可能。
已經鉚足了勁,等了足足三個普朗克時間的歸零者將奇點的零維狠狠地往前一撥。
剎那間,也萬籟俱寂,也轟然巨響。
那原本什麼都有的奇點這一刻什麼都沒有了,所有的時空、維度、規則、物質、超膜、能量、邏輯以及一些諸如向量、動量、勢能、質量、宏觀、微觀、溫度等等定義上的東西,全部消失了。
存在,是此刻奇點唯一的特徵。
存在,然後有意義,是奇點之後的特徵。
於是,一抹超膜的特徵出現在虛無之中,那是新宇宙的第一道光芒,接著,之前預設的資訊出現在超膜之上,然後所有消失概念都回來了。
伴隨著一股毀滅與創世的氣息向無盡虛無中盪漾,新的宇宙誕生了。
所有參與者的生命氣息再次出現,然後靜靜黏在初生的超膜之上,等待著這個新生宇宙演化。
新生宇宙是一個迷你型宇宙。
從超膜的規模判斷,它內部也就二十萬光年不到......不,這時候用光年計算已經不對了,因為這個迷你型宇宙的光速是無限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