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原舟認為,可以透過規則修改,給生產一種不屬於四大基本力範疇的材料,如此一來,這種材料在與自然界任何攻擊碰撞的時候,就不是正常的物理碰撞了,而是規則的交鋒。
在這樣的材料面前,一個沒有掌握修改規則能力的文明完全無法造成任何傷害。
不過想要在大宇宙環境中製造或者使用這樣的材料,就必須擁有一種機制保證大宇宙規則與其相容。如果沒有這種相容機制,那麼這次基於不同物理規則的材料就會與大宇宙規則發生交集,從而互相影響。
所以規則相容是生產這種材料並且使材料穩定存在的基礎。
而神舟文明得到的主神光球原本就恰恰擅長於這方面,這也是嶽原舟有此想法的另一個原因。
當然了,在戰艦材料方面,神舟文明其實還有另一種選擇,那就是直接使用超力材料。
這種材料在外不表現任何四大基本力特性,因為超力是四大基本力還未分開之時的狀態。
按理說超力是無法在如今的宇宙中存在的,因為它一出現必然就會發生衰變成四大基本力。
所以想要製造出這種穩定的材料, 一種方法還是透過規則修改, 二是透過某種裝置產生超力力場進而使得常規物體表現出超力特性。
這第二種方法就跟水滴表面表現為強相互作用力的原理類似。
這種材料一樣很強悍,因為透過超力力場的操作是可以加固現有物理規則的,所以即便碰到物理規則攻擊,也沒那麼容易瓦解。
總的來說,這兩種材料互有優劣。
考慮再三,嶽原舟決定將這兩種方案拋了出去,令各領域科學家與各大艦隊的主要人員討論。
討論的結果令他很意外,幾乎所有艦隊司令、戰艦艦長都選擇超力材料,就連無數精通於材料科學的科學家也是有超過80%的人支援超力材料。
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在規則防禦方面,戰艦完全可以使用規則護盾。
當然了,簡單的理由背後,也有一篇篇諸多材料科學家列舉的資料作為支援。
至於那少數支援規則材料的科學家的理由也並非無的放矢,他們認為大規模使用規則材料必將帶動相應工藝提升,這個過程便無形地形成一種技術積累,在未來有助於神舟文明對規則科技的更深入探索,甚至真正掌握規則。
對於這個說法,嶽原舟是認可的。
所以他設定了一個部門專門往這方面去研究,同時令這人當中在材料學方面成就最高一位擔任部長,並特別將仙女星系的一條懸臂上某區域一共七千多顆恆星範圍作為其研究實驗場所。
另外還分了數條‘太湖之光’通道,作為其專門計算資源。
關於戰艦的規劃就這樣定了下來,但此次需要升級的可不止戰艦。
就比如神舟文明的‘太湖之光’,這臺由400個天體光子計算機與1200個天體量子計算機組成的計算機矩陣,如今它已經有種不能勝任神舟文明發展的架勢了。
所以必須也得升級,在電腦科學家的討論中,新的‘太湖之光’將不會繼續用原有的框架進行升級,而是另起爐灶,用最先進的混沌資訊科技為基礎建立。
為了滿足對計算力的需求,新的‘太湖之光’將摒棄原有的二進位制,進而採用最為效率的三進位制。同時,透過規則修改,對傳輸資訊的因子進行規則修正,令其傳輸速度突破現有規則下光速的限制。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