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城四周強敵虎視眈眈。
尤其是吞噬核骨族領域場後出現的裂天神族,加重了人族周邊的壓力。
歷史證明,封棋想要的始終是共團圓的結局,但這個思想在他看來並不適合這個時代。
人族面臨新的挑戰時,必須做出取捨。
時勢創造環境,英雄造就歷史,二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這個時代,該有新的政策方針。
這也是他老師的觀點。
這些年的學習,老師教會了他如何從宏觀角度去理性的思考問題,讓他獲益匪淺,也能更清楚地看透問題的本質。
他的老師雖然在圖書館工作,卻曾服務於星城最高會議。
按他的老師所說,理念上的不合導致他與主流思想發生矛盾,最終只能選擇退出。
他的老師曾想要對星城發起改革。
最後也是倒在了改革的路上,只能被迫退出。
紀河曾詳細瞭解老師的理念,對老師的理念深感認同。
父母希望他報考虎魄研究院,但他想要報考的卻是破曉學府的行政管理專業。
他與父母一樣,熱愛著這座腳下的這座城市。
正因為如此,他覺得自己該擔起重任,接過老師的未完成的願景,去試著改變舊時代留下的弊端。
他曾與母親述說過報考行政管理專業的想法。
母親卻認為他的想法太過幼稚,幾次勸他放棄,希望他繼續報考虎魄研究院修煉學專業。
想到這裡,紀河的拳頭逐漸攥緊。
他覺得星城裡肯定有與老師相似想法的人,他們也都已經意識到星城正處在歷史的重要節點,需要經歷變革。
但他們卻與老師一樣無力去改變現狀。
星城高層是這座城市的方向制定者。
而這群星城高層,都是封棋的忠實追隨者。
總有一個人要去打破平衡,正如封棋當初喊的:
「總有人要站出來,那個人為什麼不能是我?!」
紀河覺得自己就該站出來,去改變星城的現狀,引領星城掃棄陳舊的思想束縛,用新時代的思維去應對新的挑戰。
但他只是一個15歲的小孩,即使內心有想法,卻沒有能力去改變什麼。
但並非沒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