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戰爭上僅存的數千身穿土黃色鎧甲的生命雙手高舉,身體則完全匍匐在地上,而圍困住它們的幽魂類生命並未對這些僅存的土著領域生命發起致命攻勢。
心中疑惑時,他忽然想到了記憶中的一篇文章。
當時就讀舊日學府時期,他選擇的是領域學專業,其中有大量文獻資料講述領域生物的習俗文化等特點。
這個姿勢他在學習資料中看到過。
是一種放棄抵抗,希望得到寬恕的姿勢,顯然是這些身穿土黃色戰鎧的領域土著放棄了抵抗,想要與幽魂類生命進行談判。
在封棋詫異的目光中,隨後這些土著領域生物被佩戴上了純粹由能量鑄造的鎖鏈,串聯在一起,在一支百餘人的幽魂類生命隊伍帶領下往北方行軍。
看到這一幕,封棋對這群土著領域生物的未來有了一個猜想。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群領域類生命會成為幽魂類生命圈養的奴隸。
就像是迷霧族曾經圈養的那些奴僕勢力一樣,為迷霧族賣命,解決一些繁瑣的事務。
例如開採一些特殊礦石。
其實他詢問過迷霧之主一個問題,為什麼開採礦石這種工作,不使用一些特殊工具,例如人類使用的科技工程,依靠流水線挖掘顯然能夠更有效率的開採礦石,還能有減少地底礦洞發生的傷亡。
相比較圈養奴僕,這顯然更有效率。
這個問題,迷霧之主給了他一個非常合理的解釋。
其實工程類器械,許多種族都有,但開採仍使用圈養的奴僕,主要還是有著無法解決的幾個問題。
首先是地底礦洞的輻射問題。
地底特殊礦區都有強烈的輻射,長期處在那樣的環境中,身體受到各種礦石的輻射很容易導致身體衰敗,這是他們不派遣族人下礦區,選擇使用苦力的原因之一。
其次迷霧族也想過掠奪時從外部得到的工程類科技來加速地底礦洞的開發。
但這個方法仍無法解決礦洞內輻射強度較大的問題。
例如迷霧族就曾嘗試在地表操控一種適用於開採礦石的工程傀儡進入地底礦洞,可傀儡畢竟沒有自主意識,必須依靠外部操控,才深入地底百餘米,還遠未達到開採區,工程傀儡就因為大量雜亂的輻射被幹擾訊號傳輸,無法再與外界取得連線。
其他工程科技產物迷霧族都嘗試過。
總結就是,這些科技產物根本無法與苦力相比。
那些苦力的生命他們根本就不看重,死在礦坑底部也無所謂,根本不會對他們的勢力發展造成影響。
相比較各種偏門的辦法,在充斥各種輻射干擾的礦洞中,苦力才是最有效率和最實在的開採工具。
圈養苦力,往後它們的後代同樣會是苦力,取之不盡。
此時看到領域土著勢力被帶走,封棋的腦海中忽然蹦出了一個念頭。
人類是否也可以圈養一些領域弱族勢力。
人類文明在對資源的利用轉化上不及格,對資源的開採上也是效率低下,甚至是直接放棄了部分資源的開採。
這一點完全體現在各個前線補給區。
例如上一條時間線建立的星城西補給區,每當攻略一座領域場,將這座領域場的空間結晶打碎後,這座領域場就會融入人類世界之中,成為人類世界的一部分,也包括這座領域場內的礦區、靈植區。
靈植區還好,人類會繼續栽種靈植對其進行利用,為此還誕生了靈植學這門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