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腦域科技樹> 第566章、又到金秋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66章、又到金秋時 (1 / 2)

三易影視的高管們,雖也知道藍星院線數量很多,且每個影院都是大於10廳及以上的超級影院,銀幕數很多。但票房業績一直不錯,拓展放映渠道都是由發行部在負責,他們並不瞭解具體詳情。現在突然聽到藍星院線擁有佔據全國50%的銀幕數,以及將改造出來的900個3D影廳,也是非常驚喜。

大家清楚一個常識,作品再好,也需推廣和放映發行渠道。國產電影大部分都沒機會在院線公開上映,若按完成拍攝的影片為基數,上映數量的比例低至17%,最高也就只有56%,一般是維持在20%30%左右。

許多小影視公司、工作室並非是作品不好,而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發行渠道,最終票房慘淡,更多是無法上映,只能靠出售VCD、DVD等影像產品彌補虧損。所以,拍攝電影並非都是暴利,利潤主要集中在為數不多的大片,以及題材、故事情節及拍攝手法均有上乘表現的作品上。而這樣的作品投資大多不少,基本都是大型影視公司出品。

有了藍星院線的支援,三易影視的電影只要能過審片程式,排片率便可得以保障。因此,三易影視在國內的影視圈的地位,無人可以撼動。

裸眼3D放映廳改造不難,尤其是藍星院線,本來在裝修時就考慮了升級空間。而且配套的環繞音響都是一步到位了的,現在只需要增加一塊適合裸眼3D的銀幕,和一臺裸眼3D數字放映機即可。

至於國外的影廳,有那麼多的電子產品代理商,他們為了賺錢自然會去主動推廣和普及。加之,藍星銀行可以提供貸款扶持,相信各大影院看了裸眼3D樣片後,不會視而不見,否則可能就會被淘汰。

全球共計銀幕約10萬塊,即使20%改造成3D影廳,也是2萬之巨。藍星集團光是裝置銷售,就可獲得至少千億華幣的銷售額。而且在短期內,還是獨家生意,利潤自然十分可觀。另外,全球銀幕數量一直在增長中,20年後直接翻倍,可達19萬快。

思維回到會議中,馬由猜到了大家的想法,及時止住了眾人的夢遊:

“有了大市場,才會有大投資。這兩年華國電影已出現復甦的苗頭,大片也不斷產生。其他院線和投資商不會看不到電影市場的發展趨勢,未來將有很多企業尤其是地產公司會投資院線。即使現存的影院,我們也不可能阻止他們改裝3D放映廳的積極性。畢竟對我們的3D電影票房發行更加有利,所以藍星院線目前的市場份額是一個虛擬的比例。”

的確也是如此,這時國內的銀幕數量實在少得可憐,前世2021年可是超過了8萬塊,連續6年全球第一。所以說,華國電影產業要復甦,還有一段路要走,其中就有電影院線數量的建設時間。

不過,現在比前世同期多了不少。幾乎等於前世2007年全國的銀幕數量(3527塊)。票房也比前世同期高了許多,相當於前世2005年的票房總額。不過,若扣除三易影視的10.07億華幣,大概相當於前世2003年的票房。

……

從影視公司出來,馬由回到集團總部,和藍星電子科技企業的負責人、研究院電子研究所負責人、遊戲公司負責人等,開了一個關於裸眼3D技術,下階段進行延伸產品研發的專題視訊會議。

3D技術,可不僅運用在電影院線、電影作品這麼一個狹小的運用範圍。

前世2011年,市場上就有3D裝置廠商,標新立異推出一些裸眼3D產品,還是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興趣。因此引領了更多的廠商,開始關注裸眼3D技術的開發。並在消費品領域,不斷推出搭載裸眼3D顯示技術的產品。

但早期由於技術成熟度不夠、3D體驗效果不佳,導致這些裸眼3D產品在市場紛紛遇冷,遠遠達不到大規模商業化的水準。再加上“裸眼3D”本身給消費者帶來的就只是視覺體驗的升級,並非是革命性、必要性的功能,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裸眼3D”似乎成為了“雞肋創新”的代名詞。

除此之外,由於新技術會在早期投入大量的研究成本、裸眼3D技術商用化產業鏈不完善所導致的產品價格過高,尤其是3D資源內容服務的缺失,讓裸眼3D技術“生不逢時”,難以發展起來。

但3D產品的研發一直沒有中斷,2016年,市場上開始大量出現裸眼3D手機、3D平板、3D電視、3D顯示器、3D筆記本、3D廣告機、3D電視牆等,為業界和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帶來了一場歎為觀止的3D視覺盛宴。

一些公司也總結了前期存在的問題,開始與全球多家國際、國內廠商建立了合作關係,併為裸眼3D技術量身打造了上千部影片,3D影片、遊戲、節目,一股“裸眼3D”大潮捲土重來,似乎不僅是硬體行業格局的洗盤,也必將使風頭正盛的娛樂產業迎來變革時刻。

但即使在前世2022年,全球的裸眼3D在小型化尤其是幾英寸的手機、遊戲機等領域,還是沒有解決解析度和高耗電等技術問題,始終沒有形成潮流。而馬由現在擁有的3D技術,從技術原理、硬體構成和軟體支援等各方面,都和前世21世紀初葉的不一樣,從當下計算,至少領先了40年。因而馬由才有信心提早10多年開始研發這方面的產品,而不擔心因技術原因沒有市場。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