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腦域科技樹> 第36章、路線圖(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6章、路線圖(2) (2 / 2)

“這個領域也是十分敏感。且不說可控核聚變之類的高效率發電技術,就連高能電池都可能引發能源革命。大多數的戰爭,都和能源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新能源研發,也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逐步向市場開放。”

馬由點評到。

人工智慧科技: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長遠目標,是IT、通訊、控制系統、輔助系統、探索系統以及地內地外聯絡交流,傳達指令的重要渠道,否則即使走出地內也是瞎子和聾子。人力終有窮盡時,人工智慧是輔助人類文明進步的核心條件。

“這也是可能引起戰爭的領域,大家都知道擁有了人工智慧就擁有了未來。一旦人工智慧面世,一定會引來無窮無盡的窺視。好在我們可採用宇宙通用語言和華文結合的新型程式語言,又有領先上千年的編譯工具,防破解是固若金湯。為了少一點騷擾,面世時機需慎重考慮。”

機械工業科技:包括了精密及重工製造、大型飛行器的研發製造能力、機器人、發動機等等都是人類走向星級文明的載體。

……

馬由初步認同了星兒總結的五大類產業領域。但回到現實,這麼多類別的產業,藍星公司不可能都涉及,但依照目前科技發展的速度和程序,顯然不涉及進去就成為了水桶最短的那塊木板。所以很多領域又不得不進入。

每一個領域都有無數的子項,看來自己只能是做行業領頭人,帶動產業鏈發展才是高效率的做法。但具體的推動和合作,還是需要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策略。

最理想的方式是在賺足自保的資金後,成為一家專注航天航空研發和製造為核心的重工企業。其他高科技則以一家研發型技術服務公司為主,透過技術輸出,引導各個領域同步發展。

這樣才能透過市場運營,發現行業短板並集中攻關彌補。從而達到技術發展相對平衡。藍星公司自身發展也不會因為企業過大、涉足領域過多而導致管理困難。

尤其是,作為技術輸出機構,永遠領先同行業,而殘酷的市場卻由技術獲取企業去開拓、競爭。藍星自身保持不敗之境地。這樣就處於一種超然狀態,還不容易被攻擊為市場壟斷,政策風險較小。

但達到這個境界,首先是藍星自身先擁有一些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並獲得了巨大的自產,才有能力保護好智慧財產權應有的利益。一旦下游企業抵制則可轉化為自行生產。這樣就不容易受制於人。這樣的企業性質有點類似金融企業,永遠是站在產業的金字塔頂尖,但又比金融行業更加穩定,因為馬由有遠超這個時代的海量技術,所以研發成本以及研發週期都微不足道,隨時可以提供市場全新的技術。

但顯然這是一種理想狀態,沒有強壯的核心企業,和技術性壟斷,就不能獲得合理的研發回報,也就沒有更多的資金進行研發,雖說研發成本低廉,但卻只能是暗地裡自娛自樂,表面上還是應該有鉅額資金的投入,否則就不符合邏輯,反而不安全。

總之,創業期間儘量從事高利潤、高附加值、低成本的產品,先隨市場大流一段時間,適應這個市場後再引領這個市場。

這樣就不得不自身發展實業,且中後期必須擁有強大的重工製造業,才能走出這顆星球,指望他人是不可靠的,這也是迴避不了的模式。星際文明時代,那些大家族或大勢力,都有自己龐大的飛船製造基地,滿足自身的發展,和賺取超額利潤。且為了滿足製造所需,不斷擴張資源。

星際時代,誰擁有資源,就擁有生存權。

既然藍星公司無法避免親自下場,那麼就要選擇有突破性的產業、正確的時機以及確定企業將來的王牌產業,更需要在傳統制造業中,不斷升級換代,特別是精密機床、精密儀器等。同時還要兼顧能源、生物工程等這些既重要,但研發週期長的產業佈局和研發,且在同步進行過程中,還不能在放在前面衝鋒陷陣,成為他人的靶子,因為這兩個領域都是人類最敏感的行業,屬於國家戰略級別的產業。

殊不知,前世華國的兩桶油日賺數億、辦公樓一個吊燈都是數百萬,但還在天天喊虧損,還要拿國家補貼。究其原因,不就是打著國家能源安全的幌子嗎?

所以,能源和生物工程要提前進行研發,但產品問世得有一個合適的機會。剩下其他眾多產業領域或深或淺要介入,需要有正確的戰略思維。而且還要考慮米國這樣的霸權國家的反應,決不能在企業還沒有成長起來之前就被他們盯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