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慎與趙榛閒聊一番之後,趙榛便將這段時間對俞慎留下的後世知識的疑問出口詢問。
俞慎也按照後世的思維逐步回答,有些俞慎也解答不了的便提供思路,讓趙榛自行思考。
透過與趙榛的問答,俞慎發現趙榛的思維已經開始逐漸趨近於現代化,加上他原本所受到的這個時代的精英教育,整個人與之前完全不同。
趙榛對政治、軍事、經濟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尤其是經濟方面,他現在的眼光遠遠超過現代這個時代,也摸到了一些經濟戰的門道。
不過在這個時代,軍工、武力等各個方面,中原跟外族並沒有拉開不可逾越的距離,而經濟戰還需要強大的力量支撐,所以趙榛也是苦惱。
俞慎其實也準備了許多強大軍工等各個方面的資料,但是現在拿出來,趙榛也用不起來,必須大宋破立之後,趙榛上位了才能發揮出最大作用。
趙榛這段時間所累積的疑問也都詢問俞慎,有些雖然沒有得到解答,卻也獲得了思路,讓趙榛更加相信俞慎實力。
兩人交流完,俞慎開口道:
“信王覺著現在大宋局勢如何?”
趙榛思考片刻道:
“烽煙四起,各路反賊甚至開始攻打州縣,州縣竟然無法抵擋賊人,許多武官落草,真是可恥。”
俞慎聽得趙榛所說,知道他這段時間也有放開眼界看外面,頗為欣喜,道:
“確實,不過這些人的態度你知道嗎?”
“態度?”
“信王可曾聽聞‘若要官,殺人放火受招安’這一說?”
“曾有耳聞。”
“大宋武官、士卒地位低於文人,這群人中許多都自詡懷才不遇,加之沒有上升通道,戰敗後的責任又重大,所以一旦被打敗,落草的可能性就非常大,等到回頭招安,便有可能升官。”
趙榛聽得俞慎所說,思索片刻後道:
“按先生所說,這些人是有招安的心思,可以利用的?”
俞慎笑著道:
“我曾聽聞那水泊梁山起事,有歌道‘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你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