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意見到大家如此興奮,適當的給大家潑了一瓢冷水,“大家也別把問題想的這麼簡單了,原理聽著簡單,可做起來卻不簡單,首先第一大難題就是,菜窖的大門如何解決保溫問題,靠多層棉被,能不能阻擋住寒風的侵襲。
其次就是每次取菜的時候,如何保證菜窖的溫度能儘快的恢復到適宜溫度,扔進去一個電熱衣只是我的最初想法,最好還是能有一個緩慢增溫的電熱裝置,最好是可以直接通220伏交流電的。
這方面我已經有了想法,我可以改造一下咱們多餘的廢舊電熱毯,至於電熱毯的調溫裝置,我們甚至可以直接拉到哨所內部的門崗區域,這樣我們在哨所裡面就可以直接控制菜窖的溫度,這樣能解決很多問題。”
喬副班長一聽,連忙說道:“排長,技術活您來幹,糙活我們來幹。電熱毯的改造就交給您了,去哨所下的窪地裡挖雪蓋保溫屋的事情,就交給我們了,您看行不行。”
林意立刻點頭,“行,那我就先改造電熱毯裝置,然後在把溫溼度探頭給除錯好,你們就儘快的挖雪,建造保溫屋。”
任務分工完成,所有人立刻行動,趁著天色還沒黑,儘可能的多挖點雪。
林意這邊則開始改造起廢舊電熱毯,哨所裡的電熱毯並不少,誰也不能保證哨所裡一直有暖氣,作為一個孤立於團部以外很遠的單位,在很多方面,必須得有前瞻性。
而電熱毯就是在停暖後,哨所裡一個很重要的應急取暖裝置,電熱毯開到最大,溫度足有四十度左右,保持人的正常體溫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林意改造電熱毯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儘可能的把電熱絲外的棉布給去除掉,棉布會在很大程度上阻礙熱量散發,對於一個菜窖來說,它需要更多的溫度才行。
其次就是儘可能的把電熱絲拉長,為了讓整個菜窖均勻受熱,就一定要讓電熱絲儘可能的觸及到更多的面積。
最後一步很簡單,就是加長電線,哨所門崗的距離離下面窪地至少有二十米,那自己就必須得備三十米長的電線才行。
還好在送溫控探頭的時候,他們的電工給了自己幾卷2.5平方毫米的電線,這是標準的電熱毯電線,一卷就是一百米的長度,足夠自己拉控制線了。
一切準備妥當,時間也過了五天。
其實林意在第一天就改造好了取暖裝置,但系統並沒有給自己發明點,多半是因為這種改造,實在是構不成發明這個要素。
不過林意也不在意,自己現在完全沒有能用到發明點的地方,給了也只能放著,派不上用場。
而製造保溫屋則是個大工程,其實保溫屋造起來真的很簡單,連線片就用鐵絲捆,然後在打上膠水,粘的很是牢靠。
唯一費時間的就是剷雪,鏟了一塊5乘5乘5大小的雪坑,就足足花費了兩天的時間。
隨後在放下保溫屋,然後開始往上埋雪。
埋雪是很小心翼翼的,雖然保溫屋裡有鋼筋支撐,但雪的重量卻不小,東北那片,被雪壓塌平房的例子並不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