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迅速向團指揮部彙報了這一情況,團領導聽到這個訊息,也立刻發出通報,讓其他哨所人員提高警惕,特別是巡邏犬的安全,一定要保證。
隨後團裡召開了會議,這次是政委主會,幾乎沒有開場白,直接看向氣象室主任,“氣象室來說明一下接下里的天氣情況。”
氣象室主任攤開筆記本,看向政委,略微有些緊張,“政委,經過我們採集到的資料,和兄弟單位的氣象交流,然後進行科學分析,這場風吹雪,或許會吹十五天以上。”
十五天?
孔副團長聽到這個數字,當時就站了起來,“你昨天不是還說是八天嗎?怎麼今天就翻了一倍?”
政委壓壓手,“老孔,你彆著急,氣象分析是科學的、是客觀的,並不是咱們團一個小小的氣象室能控制的,你聽他說完。”
氣象室主任翻了下筆記本,“經過我們氣象室的預測,大概在兩天後,會有一個暫時停止的風口,這是我們根據我們氣象裝置採集到的歷史資料得來的。
我們可以趁著這兩個小時的小風,向三班哨所和五班哨所運輸物資。”
後勤科長聽到這話,連忙說道:“物資車和鏟雪車我來安排,但你們可一定得確定好是哪兩個小時才行。
不然等我們物資拉出來了,送不上去可就麻煩了。肉類還好說,能凍。但新鮮蔬菜可受不了凍,萬一等個一天半天的,這些蔬菜全會被凍壞,到時候損失可就大了。”
氣象室主任也只是根據氣象觀測裝置歷史資料做出的模擬圖,他根本沒法具體確定是哪兩個小時。
甚至他都不能確定是不是兩個小時,畢竟風口期這種東西聽起來很虛的,有時候幾分鐘就又開始颳風了,有時候甚至一天半天都刮不起來。
在加上高原山地氣候多變,很多時候前一秒還是清空萬里,但只需半個小時,就會颳起狂風和暴雪。
就因為這種突變的天氣,巡邏小組必須攜帶三天的乾糧,以保證突然遇到暴風雪天氣,能迅速找地方躲避躲藏,並用電臺向團指揮部求援。
實際上向團裡求援遠不如自救,上次巡邏的時候,八班長就說過,他們一冬天要遇到好幾次被困在路上的場景,除了每隔一個小時向團裡彙報一下自己的情況外,就只能靠自己自救。
林意當時還追問了,該怎麼自救,八班長說的很輕鬆,刨雪坑,一旦遇到暴風雪襲來,他們只有十分鐘的時間來自救,如果能找到岩石躲避,這是最好的,岩石能擋住很大的風。
但如果找不到,那就只能刨雪坑,大家迅速往下掘坑,掘下去後,挖貓耳洞。
這就跟打仗時的防炮陣地一樣,如果有一發炮彈砸到交通壕裡,人躲在貓耳洞裡,則不會被彈片波及到。
防暴風雪也是,因為這個雪面比較堅硬,正好可以用這種方法求生,在加上雪比土好挖的多,所以要不了幾分鐘,就能掘出一個交通壕和貓耳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