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何啞然失笑,這都什麼比喻?
他確實有些順風順水了,主要還是眼光好。
有著歷史經驗作為參考,他做起事情來,根本不用太擔心。
因為,歷史經驗已經給他測試過了,他都已經知道結果的。
蘇何搖頭,於途就有些奇怪:“難道我說錯了嗎?”
他是真心這麼覺得的,但蘇何也不好反駁,他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你說的這些人,可說不上是順風順水。要不是活不下去,古人也不會選擇造反。再說那劉邦,前期可是被項羽打的差點就崩潰了。”
世界上哪裡有那麼多的順風順水?
不過是因為成功了之後,大家看到的,更多的是人前的風光。
誰知道人後,他們是如何的努力,又是如何的辛苦?
於途或許是不瞭解,又或者不是不瞭解,而是沒有往心裡去吧。
因為他看到的,就是蘇何輕輕鬆鬆的就成功了。
似乎別人說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的話語,是一句假話一樣。
蘇何搖頭,不多說這方面了:“雖然我已經做好了最大的準備,但實際的情況,還要看現場。不過就算是一開始沒有火爆起來,但有著充足的資源,想來也不會太差。”
第二天一大早,南竹村就熱鬧了起來。
今天,是集市開張的日子,他們有的人是要來這裡擺攤,有的人是想要過來逛一逛,看看能不能買到心儀的東西。
南竹村在蘇何的帶領下,大家都是賺了不少錢的。
合作社賺錢不少,加上工作機會多,他們只要不是懶的徹底,隨便做些小工,都能賺到不少錢的。
手裡有錢,以前是沒地方花去。
買什麼東西,都要票。
每家每戶的票證都是有數的,哪裡有那麼多票?
這集市上的東西,就不要票,他們也想著過來逛逛,如果有自家能用得到的東西,可以購買一些。
結果南竹村的人發現,儒林村的人比他們還積極。
人家都說,近水樓臺先得月,儒林村和南竹村只隔著一條河,這工作的機會,也給了儒林村。
沒辦法,南竹村自己的人不夠啊。
鞋廠和合作社,就已經把大部分的人給僱傭了。
剩下一部分,還有在市區或者縣上上班的。
還有一些上了年紀的,需要養老的。
所以,要人做事,這儒林村也是近水樓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