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賞按品級自高而低,先封了西北軍老軍將軍,再封新軍!
新軍六月徵自江南,九月抵達邊關,至今半年時日,多於石關城內練兵,小規模參加過邊關戰事,有功者尚不足以封將,卻有一人出身寒微,短短半年時日,受封五品!
此人此時正在殿上!
那人跪於最末,恭肅垂首,不見面容。
宮人執旨,不知是念久了嗓子疲累還是口乾,竟破了嗓音,“西北軍英睿中郎將週二蛋!”
嗓音一破,分外刺耳,百官皆似被這尖利之音刺著,齊齊蹙眉,先望跪著的少年將軍,再望那宮人,皆以為聽錯了。
村野之名,也能登金殿入聖聽?
“西北軍英睿中郎將週二蛋,斷奇案定軍心,破機關救新軍,戰馬匪護百姓,入敵營救主帥,實乃智勇雙全,無愧英睿之號!封西北軍左將軍,賜良田百畝,金銀千兩,欽此——”
封將聖旨就此讀罷,眾將領旨謝恩,帝道平身,眾將起身,百官齊望暮青。
只見少年蠟黃面色,粗眉細眼,難以想象如此平平無奇之貌,卻做下諸多驚世之事。
半年時日,一介賤民自邊關至盛京,金殿受封,官居四品!
此例莫說寒門未有,士族也未有之!
百官矚目,暮青肅立,面無表情。今日受封之職不出韓其初所料,果真是四品左將軍,聖旨中也未提水師之事,顯然她剛還朝,元相國對她知之甚少,尚不放心。以她昨夜和韓其初的推測,今夜宮宴才是考驗。
早朝時辰並不久,眾將平身後,帝王又親口表彰了一番西北軍戍邊的功績,每彰一功,眾將都得跪謝聖恩,呼精忠報國誓,禮節繁瑣。暮青跪跪起起,礙於宮禮不曾抬頭,連龍袍衣角都沒看到。
表彰過後,百官便提了宮宴一事,意思是今晚即是大年夜,又是將士還朝之日,可謂雙喜,因此今晚宮宴理應大辦!不僅要宴請諸王百官,還要宴請五胡使節團。如今兩國議和,此舉一為彰顯我國乃禮儀之邦,二為彰顯我朝富麗強盛,揚大國之威,震懾番邦云云。
這些事本就是事先商議好的,此時說起不過就是在朝上走個過場,帝王准奏之後便退了朝。
退朝時又行了番宮禮,待帝王走後,百官才紛紛起身。
但有一人未起——元修。
元修跪著,垂首轉身,面向一人,道:“孩兒不孝,見過父親。”
百官靜默,暮青循著望去,見一老者負手立於元修面前,竟有花甲之年,絳紫盤領仙鶴華袍,兩鬢含霜,目光威炯。父子十年未見,再見時身在朝堂,元相國只微微頷首,威聲道:“你母親在家中念著,回府再敘吧。”
元修道是,這才起身。
百官圍賀,元修一一寒暄,暮青隨在人堆裡出了金殿。
一出金殿便見廣場上五千精兵昂首肅立,百官負手金殿外,齊發喟嘆之聲。
“軍容齊整,勢若星河,不愧為戍守邊關之狼軍!”
“五千精軍便有此勢,三十萬軍實乃利劍也!”
“我朝有此狼軍,真乃社稷之福!”
暮青見此不由面生寒色,早朝已退,帝王已去,百官卻不出宮,反而在金殿之外高階之上指點軍容,好似閱兵!這等有失臣子本分之事,元相國身為百官之首竟不阻止,反由著百官胡言。
“相爺在朝為國殫精竭慮,大將軍在外精忠報國,真乃虎父無犬子,堪為我朝佳話!”